健康证乱象何时休?央视调查揭露办证机构惊人内幕

1974png

在餐饮、家政、美容等行业,健康证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屏障。然而近期央视调查曝光,多地健康证办理机构存在"交钱就过"、"代检包过"等乱象,让这本该严肃的体检证明沦为形式主义。当花钱就能买到的健康证明流入市场,我们点的外卖、雇的保姆、接受的美容服务,背后究竟藏着多少安全隐患?

体检走过场:五分钟拿证的黑色产业链

记者暗访发现,部分民营体检机构将健康证办理变成"流水线作业"。某机构甚至打出"无需抽血、无需胸透、立等可取"的广告,实际检查时工作人员只是简单询问病史,连基本体检设备都不齐全。更令人震惊的是,某些代办中介公然在电商平台招揽生意,声称"只要转账就能出证",形成完整的造假产业链。

监管漏洞:多头管理下的灰色地带

目前我国健康证管理存在卫生监督、市场监管、人社部门多头监管的情况。某地卫生监督所负责人坦言:"我们只负责医疗机构资质审核,至于体检过程是否规范,很难做到全程监督。"而办理健康证所需的体检项目,各地标准不一,有些地区仍在使用十年前的规定,给不法机构留下可乘之机。

企业默许:用工荒催生的潜规则

在服务行业用工紧张的大背景下,部分企业为快速招工,对健康证真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某连锁餐饮店长透露:"旺季时服务员缺口达40%,明知有些健康证有问题也不敢深究。"更有些企业与体检机构达成"合作",要求入职者必须到指定机构办理,实则变相收取回扣。

科技造假:PS修图竟能通过审核

随着技术发展,健康证造假手段也"与时俱进"。调查发现,某些代办者使用专业修图软件篡改体检数据,甚至能模仿医院电子印章。由于多数用工单位仅做形式审查,这些伪造证件往往能蒙混过关。在某二手交易平台,搜索"健康证P图"仍能找到大量提供此类服务的商家。

消费者买单:公共卫生安全的隐形炸弹

当带病上岗的餐饮从业者接触食材,当传染病患者从事婴幼儿护理,造成的安全隐患最终由社会共同承担。2023年某地爆发的食源性肝炎疫情,事后追溯发现涉事餐厅5名员工均持"问题健康证"。专家指出,如果放任健康证乱象,可能引发公共卫生系统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