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证乱象曝光!央视揭秘:不体检也能拿证的黑市交易

5538png

近年来,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等行业对从业人员健康证的要求日益严格,这本应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防线。然而,不少求职者发现,正规体检流程复杂、耗时费力,部分企业甚至要求员工自费办理。这种矛盾催生了一条令人震惊的灰色产业链——无需体检就能快速拿证的黑市交易。央视近期曝光了这一乱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当健康证变成"走过场",我们还能相信身边的食品安全吗?

黑市代办猖獗:付款当天出证

记者暗访发现,在电商平台、社交软件中潜藏着大量"健康证代办"服务。这些商家明码标价200-500元不等,承诺"免体检""全国通用",有些甚至提供伪造的医院公章和医生签名。更令人震惊的是,某代办团伙透露,他们通过内部关系直接修改疾控系统数据,使假证也能在官方渠道验真。一位餐饮从业者坦言:"旺季招工急用证,真体检要排队3天,代办2小时就发电子版。"

体检机构放水:交钱就盖合格章

部分民营体检机构与中介形成利益共同体。在南方某市,记者持假身份证到合作机构"体检",全程无人核对身份。抽血环节只用空针管做样子,胸透室显示器根本未开机。工作人员直言:"交158元体检费,所有项目都勾合格。"更有多地曝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参与造假,利用职务之便批量签发真实编号的空白健康证。

企业默许纵容:把风险转嫁社会

本该严格核验证件的用人单位,不少却主动提供代办渠道。某连锁餐饮店长透露:"总部要求新员工3天内上岗,真办证根本来不及。"外卖平台承包商更将代办费计入用工成本,有骑手表示:"站长直接发来代办微信,说‘大家都这么办’。"这种集体违规导致大量传染性疾病携带者进入食品加工、幼教等行业,2023年某地幼儿园爆发诺如病毒事件,溯源发现涉事厨师持假健康证已工作两年。

监管存在盲区:验真系统形同虚设

现行健康证管理系统存在严重漏洞。多地卫生监督所仍采用肉眼辨别纸质证件的落后方式,而电子证照平台尚未全国联网。记者测试发现,用PS修改过期证件日期,90%的被抽查单位未能识别。更讽刺的是,某省疾控官网的"健康证查询"功能,输入任意数字都能显示"有效"。专家指出,部门间数据壁垒使得餐饮、家政等行业协会无法交叉核验从业人员资质。

法律惩戒不足:违法成本过低

目前对健康证造假的处罚力度与其社会危害严重不匹配。根据《食品安全法》,使用假证仅处200-500元罚款,远低于代办利润。2022年全国查处健康证违法案件387起,但实际移送公安机关的不足5%。某地卫生监督负责人坦言:"除非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通常只是责令补办。"这种"挠痒痒"式执法,导致黑产从业者即便被查也能换个马甲重操旧业。

当象征健康的证书沦为明码标价的商品,暴露的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裂痕。从外卖餐盒到幼儿园餐桌,那些盖着红章的证件背后,可能是从未被检测的乙肝病毒、肺结核杆菌。在等待监管部门重拳整治的同时,每个消费者都应成为监督者——毕竟下一次,假健康证带来的风险可能就藏在我们的外卖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