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兰奖评委会主席陈宝国:好作品要有筋骨有血肉更要有戏魂

3659png

第30届上海电视节5月20日官宣中国演员陈宝国担任本届白玉兰奖电视剧类别评委会主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深情回顾了自己与上海电视节和白玉兰奖一直以来的缘分,表示“白玉兰奖历届评委会对艺术纯粹性的坚持、对角色塑造以及时代共鸣力度的评判标准,让我为之尊敬”。他期待在上海电视节即将迎来第30届的重要时间节点,能和其他评委一起为观众和行业评选出好的作品,让本届白玉兰奖“不仅成为优秀作品的加冕之地,更成为中国电视事业继往开来的里程碑”。

中国演员陈宝国担任本届白玉兰奖电视剧类别评委会主席

“我与白玉兰奖有着一生的缘分”

对于白玉兰奖,三次入围、两次获奖的陈宝国很有感情,他甚至用了“一生的缘分”这样隆重的词汇。

2015年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陈宝国

2013年,陈宝国凭借电视剧《正者无敌》中的冯天魁一角首次入围白玉兰奖。随后,于2015年和2020年,他又分别凭借《老农民》中的贫农牛大胆和《老酒馆》中的小人物陈怀海,两次拿到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

《老农民》《老酒馆》海报

“有一句老话说,一个演员一辈子能够演那么三五个成功的角色,于他的艺术生涯来说就足矣。”他感慨万分地表示,自己在电视行业已经摸爬滚打了四十多年,主演了“七八十部甚至还不止”的电视剧,从某种意义上讲“演员不仅要靠选择,还要靠运气,以及驾驭能力。”

因为这个缘分,他欣然接受了本届电视节的邀请,还专门写了一封给媒体的公开信。在信中他说,“白玉兰奖是中国电视行业公认的三大奖之一,素来有‘专家奖’的美誉”,相比此前自己获奖时个人的荣誉,评委会在评审过程中的工作,更让他感到钦佩,所以今年他愿意传承这份使命。

陈宝国

陈宝国也是继2016年张国立之后,又一位主职是演员的主席,所以在各制作环节的考量之外,他也有着优秀演员的观察视角。“好的剧本、好的人物,并非在每个创作年度都能有很大的量。”他说,自己也一直在祈祷能够再多一两次机会,去碰到好的剧本好的角色,“那样以我现在对表演的认知和经验,以及我对表演的这种渴望,我想我是不会辜负观众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展望,未来每一年都有比较多的优秀作品涌现,那么我想每一届的白玉兰奖都将会是‘神仙打架’。”

“评奖不是分糖果,要讲究五味调和”

谈及即将到来的评选工作,陈宝国很认真。他说,自己“将与本届评委会的各位评委一起利用自己的专长,坚持自己的艺术良心,感受所有入围作品中展现的时代民族大善、大美”。对于外界关注的评判原则,他则用了“坚守专业,秉持公正;鼓励多元,尊重突破;传承匠心,提携新人”来总结。

对于什么样的作品是好作品,陈宝国也有着深刻的考量。他用三个层次的比喻,来强调了评委会的标准。“白玉兰奖这把尺子,量的是戏‘骨’,而不是戏‘皮’,这就需要先看戏的‘筋骨’也就是剧本,是否扎根生活,是否有时代脉搏;其次是戏的‘血肉’也就是表演,我们表演者所呈现出来的,是否是掏心窝子地在演,我们一定会盯着演员的眼睛去看,是演角色,还是把自己活成了角色;最后应该是戏‘魂’,也就是整体的技术、技艺,是否敬畏专业。”他说,作品有思想深度、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表演有扎实的基本功、对角色的塑造和诠释有独特性且真诚,导演对作品的结构节奏和风格有整体把控,那它们就是白玉兰奖需要选择的优秀作品。

本届白玉兰奖评委会由老中青三代构成,陈宝国对此颇为肯定。“评奖不是分糖果,要讲究五味调和。”他幽默地说,老同志能够品尝出那种“回甘”,中生代能够辨识清楚中间的“火候”,而年轻人则有一股“鲜劲儿”,“如果这是一桌满汉全席,那每个味道都有了,才能够让人咂摸滋味、咂摸回味。”

经历了三十届风雨的上海电视节和白玉兰奖,在他看来“见证了中国电视从叙事革新到技术飞跃的历程,成为了联系观众及创作者的一个桥梁,也搭建了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平台”,它“从来不怕热闹,只怕热闹过后容不下点滋味”。站在这个历史节点,他期待自己能和评委会的同事们为未来留下点东西,“希望能够不负所托,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