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得物买瓶古驰香水包装是假的 专家解析奢侈品鉴定难点

1433png

近年来,奢侈品消费市场持续升温,但随之而来的假货问题也愈演愈烈。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奢侈品假货投诉量同比增长35%,其中香水、包包等品类成为重灾区。近日,一则"男子得物买52瓶古驰香水包装是假的"的新闻引发热议,消费者花费数万元却买到高仿包装的产品,再次将奢侈品鉴定难题推上风口浪尖。

奢侈品包装造假已成产业链

随着鉴定技术的提升,造假者开始将重心转向外包装。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市场上存在完整的包装造假产业链,从瓶身、包装盒到防伪标签都能做到以假乱真。以古驰香水为例,正品包装盒采用特殊纸张和印刷工艺,但高仿品已能复制90%以上的细节特征。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造假者会回收正品包装二次利用,这种"真瓶假香"的情况让鉴定难度倍增。

电商平台鉴定体系存在漏洞

虽然得物等平台都宣称提供专业鉴定服务,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明显短板。鉴定专家指出,平台鉴定往往依赖图片和视频,无法实际触摸产品材质、闻香水质感。香水类商品更因涉及液体运输限制,通常只做外包装鉴定。此外,批量采购时平台可能采用抽样检测,这就给造假者留下可乘之机。此次事件中52瓶香水包装集体造假,暴露出批量商品鉴定的系统性风险。

消费者维权面临举证困境

当买到疑似假货时,消费者维权道路异常艰难。奢侈品品牌通常不提供鉴定服务,第三方鉴定机构又缺乏法律效力。有律师表示,此类案件消费者需要同时证明"商品来自该平台"和"商品系假货"两个要件,而包装鉴定往往需要破坏性检测,这对未拆封商品形成悖论。更棘手的是,香水等商品的真伪鉴定缺乏国家标准,不同鉴定机构可能给出相反结论,进一步增加了维权成本。

这起事件折射出奢侈品电商发展的深层矛盾,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如何建立可信赖的商品鉴定体系,平衡消费者权益与商业效率,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命题。专家建议,平台应当完善全程溯源机制,引入区块链等新技术,同时与品牌方共建鉴定标准,才能真正保障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