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物平台购买瓶古驰香水包装造假 男子怒斥平台监管不力

2109png

近年来,随着电商平台的蓬勃发展,奢侈品线上交易逐渐成为主流消费方式。然而,假货泛滥、真假难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消费者心中的一根刺。据中消协数据显示,2022年奢侈品电商投诉量同比增长47%,其中"真假混卖"、"包装造假"等问题尤为突出。就在近日,一则"得物平台购买52瓶古驰香水包装造假"的新闻引发热议,消费者张先生怒斥平台监管不力,再次将电商平台商品真伪问题推上风口浪尖。

奢侈品电商乱象:包装造假成新套路

张先生花费近10万元在得物平台购入52瓶古驰香水,收货后发现包装存在明显造假痕迹。专业鉴定显示,这批香水的包装盒、防伪标签等均为仿制,与正品存在多处差异。更令人震惊的是,该批商品均带有得物平台的"鉴别证书"。业内人士透露,当前奢侈品造假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从产品到包装再到"鉴定证书"都能全套伪造。一些不法商家甚至会回收正品包装进行二次利用,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平台监管漏洞:鉴别体系遭质疑

得物平台一直以"先鉴别,后发货"为核心卖点,但此次事件暴露出其鉴别体系存在严重漏洞。调查发现,平台鉴别师资质参差不齐,部分鉴别过程流于形式。更值得关注的是,平台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商业模式,让其中立性备受质疑。消费者维权时,平台往往以"鉴别仅供参考"为由推卸责任。多位专家指出,电商平台应当建立更严格的品控机制,引入第三方权威鉴定机构,才能真正保障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维权困境:举证难成本高

事件曝光后,张先生的维权之路并不顺畅。平台起初仅同意退货退款,在舆论压力下才承诺"假一赔三"。这反映出奢侈品维权的普遍困境:专业鉴定费用高昂、维权周期长、举证难度大。法律人士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售假应承担退一赔三责任,但实际操作中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建立便捷的维权通道、降低鉴定门槛,成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当务之急。

这起事件不仅是个案,更折射出整个奢侈品电商行业的信任危机。当"鉴别证书"都不再可信,消费者还能相信什么?平台方必须正视问题,从技术、制度、监管等多个维度筑牢防线,才能重获消费者信任。毕竟,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保证正品不该是奢侈,而是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