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雨下不停:多地积水严重,交通瘫痪如何应对?

9952png

近日,广州遭遇持续强降雨袭击,多地出现严重积水,交通陷入瘫痪。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不仅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更暴露了城市排水系统的短板。每逢雨季,"城市看海"似乎已成为广州的常态,如何应对极端天气下的城市内涝,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和每一位市民面前的紧迫课题。

暴雨肆虐下的广州交通现状

广州多个区域出现严重积水,部分路段水深超过1米,车辆无法通行。地铁部分站点因进水临时关闭,公交线路大面积停运或改道。早高峰时段,大量市民被困在路上,网约车订单激增,打车等待时间超过1小时。白云机场航班延误情况严重,部分航班被迫取消。这场暴雨不仅打乱了市民的日常出行计划,更对城市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

城市排水系统面临哪些挑战

广州作为南方沿海城市,本就面临降雨量大、地下水位高的自然条件。随着城市快速扩张,大量硬质路面取代了原有的绿地和水系,导致雨水渗透能力大幅下降。老城区排水管网建设年代久远,设计标准偏低,难以应对极端降雨事件。新城区虽然排水设施较为完善,但受制于整体排水系统的瓶颈效应,积水问题同样突出。此外,施工工地管理不善导致的排水管道堵塞,也是加剧内涝的重要因素。

市民如何应对突发暴雨天气

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市民应提前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出行计划。驾车出行需避开已知易积水路段,遇到积水不要强行通过。步行时注意避开漩涡和下水道口,防止跌落。家中低洼处可提前准备沙袋等防水物资。建议市民手机中保存应急求助电话,备好充电宝等应急物品。企业单位应考虑错峰上下班或远程办公等灵活安排,减少暴雨期间的出行压力。

城市防洪排涝的长远之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需要多管齐下。一方面要加快排水管网改造升级,提高设计标准;另一方面要建设更多的雨水调蓄设施和渗透区域。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通过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等措施增强城市"吸水"能力。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实现积水点的实时监控和快速响应。更重要的是,城市规划中要为雨水留出足够的行泄空间,恢复和保护好城市原有的水系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