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不断焕发出新活力,经济合作有哪些亮点?

8073png

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单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国际经贸合作面临诸多挑战。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互补性日益凸显,两国经贸合作逆势上扬,成为动荡国际局势中的稳定器。2023年前8个月,中俄双边贸易额已达1551亿美元,同比增长32%,展现出强劲韧性和巨大潜力。这种合作不仅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能。

能源合作构筑压舱石作用

能源领域始终是中俄经济合作的重要支柱。俄罗斯是中国原油进口第二大来源国,2023年通过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输送的天然气量再创新高。两国在液化天然气、核能等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正在建设的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成为全球核能合作的典范。这种能源合作不仅保障了中国能源安全,也为俄罗斯能源出口提供了稳定市场。

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速

随着"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深入,中俄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江铁路大桥、黑河公路大桥相继通车,年过货能力分别达到2100万吨和600万吨。中欧班列开行数量持续增长,2023年上半年经俄罗斯的中欧班列开行量同比增长15%。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为两国经贸往来提供了便捷通道。

农业合作打造新增长点

农业贸易成为中俄经贸合作的新亮点。俄罗斯小麦、大豆、油菜籽等农产品对华出口快速增长,中国已成为俄罗斯农产品最大进口国。同时,中国企业在俄农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在远东地区建设的农业产业园初具规模。这种合作既满足了中国的消费需求,也促进了俄罗斯农业现代化进程。

科技创新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中俄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两国联合研制的CR929宽体客机项目稳步推进,北斗与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兼容互操作。2023年中俄科技创新年框架下,双方实施了超过1000个合作项目,为两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

本币结算助力贸易便利化

在金融领域,中俄本币结算占比持续提升,2023年上半年已达80%以上。俄罗斯人民币外汇交易量跃居全球第三,莫斯科交易所人民币交易量同比增长10倍。这种去美元化趋势不仅降低了汇率风险,也推动了两国金融体系的深度融合,为经贸合作提供了更加稳定的货币环境。

从能源到农业,从基础设施到科技创新,中俄经济合作正在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这种合作不仅符合两国根本利益,也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重要实践。随着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中俄经贸关系必将释放更大潜力,为两国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