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安集团客服辱骂顾客还送冥币?官方紧急回应引热议

6348png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觉醒,企业客服质量成为社会热议焦点。从电商平台"机器人式回复"到金融机构"踢皮球式服务",客服体系屡屡被推上风口浪尖。就在公众对客服乱象积怨已久之际,一则"恒安集团客服辱骂顾客还送冥币"的爆料视频突然引爆全网,将这家国内卫生用品龙头企业卷入舆论漩涡。消费者不禁要问:连行业巨头都如此漠视用户体验,我们的权益究竟该如何保障?

顾客投诉遭辱骂 快递惊现冥币

事件起源于一位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布的视频,声称因产品质量问题联系恒安集团客服时,遭遇对方长达10分钟的言语侮辱。更令人震惊的是,三天后该顾客竟收到一个匿名包裹,里面赫然是一沓冥币和写有诅咒字样的纸条。视频中展示的快递单号、通话录音等证据迅速引发病毒式传播,相关话题阅读量在24小时内突破3亿。多位网友留言表示曾遭遇类似经历,只是苦于"投诉无门"。

企业连夜声明遭质疑

恒安集团在事件发酵8小时后发布紧急声明,称涉事客服为外包团队员工,已终止合作并报警处理。但这份声明未能平息舆论,反而因三点质疑再掀波澜:首先,声明未解释冥币来源;其次,涉事客服工号在官网可查,与"外包"说法矛盾;最后,企业微博开启"精选评论"被指心虚。财经媒体发现,近三年恒安集团涉及服务投诉达47起,其中12起涉及言语冲突,但均未公开处理结果。

行业潜规则浮出水面

资深客服培训师李某向媒体透露,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将客服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公司。这些公司按接单量结算工资,导致客服人员为缩短通话时长不惜激怒顾客。更触目惊心的是,某些外包团队建有"黑名单库",会将难缠客户的地址信息恶意泄露。某电商平台前客服主管证实,曾见过同行用"寄寿衣""送花圈"等方式报复差评买家,但因取证困难往往不了了之。

消费者维权陷两难

法律专家指出,此类事件中消费者面临三重困境:通话录音可能因"未经对方同意"被判无效;精神损害举证难度大;企业常以"个人行为"推诿责任。北京某律所数据显示,2022年客服纠纷案胜诉率不足15%。多数受害者因诉讼成本高于赔偿金额选择放弃。有网友建议建立"客服黑名单"共享系统,但涉及隐私保护等问题推进缓慢。

品牌危机背后的管理漏洞

企业管理专家分析,恒安事件暴露了品牌方对服务链的失控。从官网信息来看,该集团客服部门实行"双轨制":自营团队处理VIP客户,普通消费者则被分流至外包公司。这种区别对待埋下隐患,当外包团队为完成KPI不择手段时,品牌方却因缺乏有效监管机制难以及时干预。值得关注的是,事件曝光后恒安股价当日下跌4.7%,市值蒸发超12亿,远超该季度客服外包节省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