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撕拉片为何仍在销售?记者暗访揭露行业黑幕

9443png

在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师的圈子里,撕拉片因其独特的成像质感和即时显影的特性,一直备受追捧。然而,近年来,不少消费者反映在电商平台和线下店铺购买到的撕拉片存在过期、成像质量差等问题,甚至有些产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模糊不清,引发了广泛关注。为何过期撕拉片仍在市场上流通?这背后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黑幕?记者通过暗访调查,试图揭开这一行业乱象的真相。

过期撕拉片的市场流通链条

记者在暗访中发现,过期撕拉片的流通链条远比想象中复杂。一些商家通过低价收购库存积压的过期撕拉片,重新包装后以“清仓特价”或“限量珍藏”的名义销售。这些产品往往标注模糊的生产日期,甚至直接篡改标签,让消费者难以辨别。更有甚者,部分商家将过期撕拉片与正品混卖,利用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牟取暴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过期撕拉片的成本极低,利润空间巨大,不少商家铤而走险。”

消费者维权难,监管存在盲区

过期撕拉片的泛滥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暴露了监管的盲区。由于撕拉片属于小众摄影用品,相关部门对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监管相对宽松。消费者在购买后发现问题时,往往面临举证难、维权成本高的问题。一位购买了过期撕拉片的摄影爱好者告诉记者:“投诉后商家只是敷衍了事,平台也很难介入处理。”此外,部分商家利用电商平台的漏洞,通过频繁更换店铺名称或下架商品的方式逃避追责,进一步加剧了维权难度。

行业乱象背后的利益驱动

过期撕拉片之所以屡禁不止,根本原因在于利益驱动。撕拉片的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而过期产品的回收和再销售成本极低。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惜以次充好,甚至与部分小型摄影工作室合作,将过期撕拉片包装成“复古风格”或“限量版”高价出售。此外,部分消费者对撕拉片的保质期缺乏认知,误以为过期产品只是成像效果略有差异,这也为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过期撕拉片的销售乱象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更损害了消费者的信任。面对这一现象,行业亟需加强自律,监管部门也应加大打击力度,同时消费者在购买时需提高警惕,仔细核对产品信息。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还摄影市场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