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疑遭亲戚摇晃致脑出血 专家:摇晃综合征可致命

7354png

近年来,婴幼儿意外伤害事件频频引发社会关注,尤其是因不当照护导致的悲剧更令人痛心。最近一则"婴儿疑遭亲戚摇晃致脑出血"的新闻登上热搜,让"摇晃婴儿综合征"这个专业名词进入大众视野。据儿童医院统计,每年接诊的婴幼儿颅脑损伤病例中,约15%与不当摇晃有关。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暴露出许多家长和看护者对婴幼儿护理知识的严重匮乏,也反映出社会对科学育儿理念的迫切需求。

摇晃婴儿综合征的致命机制

医学专家指出,摇晃婴儿综合征(SBS)是指因剧烈摇晃导致婴幼儿脑部损伤的病症。由于婴幼儿颈部肌肉发育不完全,大脑组织相对脆弱,当受到剧烈前后摇晃时,脑组织会在颅腔内来回撞击,造成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这种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轻则导致发育迟缓、学习障碍,重则引发癫痫、失明甚至死亡。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伤害可能在看似"温和"的摇晃中就已发生,比如在哄睡或玩耍时的剧烈动作。

家长常见的认知误区

许多家长存在严重认知误区,认为摇晃是哄孩子的正常方式。调查显示,超过60%的家长曾通过摇晃来止住婴儿哭闹,其中近三成承认摇晃力度较大。更令人担忧的是,约45%的受访者不知道摇晃可能造成脑损伤。部分长辈还存在"我们小时候都这么带娃"的错误观念,忽视了现代医学研究的最新警示。专家特别强调,即便是短暂的5秒剧烈摇晃,也可能对婴儿大脑造成永久性伤害。

如何识别危险信号

当婴儿出现异常症状时,家长需要高度警惕。典型表现包括:突发性嗜睡或难以唤醒、进食困难、呕吐、抽搐、呼吸异常等神经系统症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可能在受伤后数小时才显现,因此事发后的24小时观察期尤为关键。医生建议,一旦发现上述任何症状,应立即送医检查,早期CT或MRI扫描能准确诊断颅内出血情况。临床数据显示,得到及时救治的患儿预后明显优于延误治疗者。

科学安抚的正确方式

面对哭闹的婴儿,专家推荐采用"5S安抚法":包裹(Swaddling)、侧卧(Sideposition)、嘘声(Shushing)、摇晃(Swinging)和吸吮(Sucking)。其中摇晃必须严格控制在轻微幅度,头部必须始终得到支撑。对于预防摇晃伤害,建议家长:永远不要在空中抛接婴儿;避免在情绪失控时照顾孩子;确保所有看护者都了解摇晃的危险性。各年龄段婴幼儿都需要特别注意:0-4个月婴儿风险最高,但5岁以下儿童都可能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