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升涉嫌抄袭胖东来?工作人员回应:将追究造谣者责任

7712png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零售业竞争加剧,品牌之间的"抄袭"争议频频登上热搜。从茶饮界的配方之争到零售业的模式模仿,企业维权成本高、原创保护难已成为行业痛点。就在近日,一则"胖东升涉嫌抄袭胖东来"的消息在社交平台发酵,引发网友对本土零售品牌知识产权保护的广泛讨论。

品牌名称相似度引发网友质疑

事件起源于有网友发现"胖东升"超市的LOGO设计、门店装修风格与知名零售品牌"胖东来"高度相似。网络流传的对比图显示,两家品牌均采用红底白字的招牌设计,字体风格相近,且"胖东升"的"升"字与"胖东来"的"来"字在结构上存在相似性。更有消费者爆料称,部分"胖东升"门店的员工制服、价签样式也与"胖东来"雷同,这种"像素级模仿"迅速引发舆论关注。

胖东升官方发布严正声明

面对舆论质疑,胖东升运营方河南某商贸有限公司通过官网发布声明,强调"胖东升"是依法注册的独立品牌,所有经营活动均符合法律规定。声明中指出,品牌名称取自"旭日东升"的美好寓意,与任何其他品牌不存在关联。公司法律顾问表示,已对网络不实言论进行证据保全,将保留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声明特别提到"某些自媒体为博流量恶意剪辑对比图片",暗示此次风波可能存在人为炒作因素。

专家解析商标侵权认定标准

知识产权律师李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判断商标侵权需要综合考虑多个要素:"除了文字本身的近似度,还要考察行业关联度、地域重叠性以及是否会造成消费者混淆。"根据《商标法》规定,判断侵权需满足"相同或类似商品+相同或近似商标+容易导致混淆"三个要件。零售行业观察人士王浩指出,近年来"搭便车"式命名确实存在,但单纯名称相似未必构成侵权,关键要看是否形成实质性的市场竞争关系。

消费者态度呈现两极分化

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呈现出有趣的分化现象:部分消费者认为"这种模仿明显是在蹭名牌热度",表示会选择支持原创品牌;也有网友持不同看法:"只要商品质量好,叫什么名字不重要"。在某电商平台的相关商品评论区,出现"支持正版"和"性价比优先"两种声音的激烈交锋。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新一代消费者对品牌原创性的重视程度比五年前提升了27%,但价格敏感度仍然是影响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

这场风波折射出中国零售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典型矛盾——创新保护与市场竞争如何平衡。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增强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企业需要更加重视品牌建设的合规性。无论最终法律认定结果如何,此次事件都给行业提了个醒:在品牌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环境中,唯有真正的差异化创新才能赢得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