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公筷被女子用来夹咸菜品尝,公共卫生意识亟待提高

2946png

近日,一则"超市公筷被女子用来夹咸菜品尝"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一位顾客在超市熟食区旁若无人地使用公共餐具品尝咸菜,这一行为不仅暴露了个人卫生意识的缺失,更折射出当前公共卫生管理的漏洞。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这样的场景令人忧心忡忡,公共卫生意识的普及与提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课题。

公筷私用折射公共卫生意识淡薄

超市设置的公共餐具本是为了方便顾客选购熟食,却被部分消费者当作"试吃工具"。这种行为看似小事,实则危害巨大。唾液传播是多种消化道疾病的主要途径,公筷私用极易造成交叉感染。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违规者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甚至认为"尝一口没关系",这种侥幸心理正是公共卫生意识缺失的典型表现。

超市管理漏洞助长不文明行为

事件背后也暴露出超市管理存在明显疏漏。部分超市对公共餐具的监管流于形式,既没有设置明显的使用提示,也缺乏必要的监督措施。监控显示,涉事女子在多次使用公筷品尝后,竟无人劝阻。这种管理缺位无形中纵容了不文明行为,让公共餐具沦为卫生隐患的"重灾区"。

公共卫生教育存在明显断层

从校园到社区,系统的公共卫生教育长期缺位。调查显示,超六成受访者表示从未接受过规范的公共卫生培训。在餐饮卫生方面,多数人的认知仍停留在"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陈旧观念。这种教育断层导致公众对分餐制、公筷使用等基本卫生常识缺乏正确认知,为疾病传播埋下隐患。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新挑战

后疫情时代,人们对公共卫生的关注度有所下降。某疾控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公共场所手部消毒设备使用率较2021年下降43%。这种"防疫疲劳"现象值得警惕。随着人流量的恢复,公共场所的卫生风险反而增加,如何在常态化防控中保持卫生警惕,成为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新课题。

多方联动构建卫生防护网

提升公共卫生水平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有关部门应加强立法和监管,对违规行为明确处罚标准;商家要完善设施管理,通过智能提示、专人督导等方式规范公筷使用;媒体和社区则应加强宣传教育,让"文明用餐"理念深入人心。只有形成社会共治格局,才能真正筑牢公共卫生防线。

从一根被滥用的公筷,我们看到的是整个社会的卫生短板。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公共卫生意识的提升不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只有当每个人都自觉成为公共卫生的守护者,我们才能真正构建起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