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岳阳拟成立烧烤产业学院引热议,各方回应
日前,岳阳开放大学与岳阳市烧烤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全国首个“岳阳烧烤研究院”和“岳阳烧烤产业学院”。部分网友质疑“大学研究烧烤太‘掉价’”“职业中专学烧烤不如街头拜师”,甚至批评“浪费资金”;也有支持者认为这是“学术向实用性转型的创新探索”。面对争议,7月20日,记者采访了校方、行业协会负责人及相关从业者。
岳阳烧烤一条街(央广网发 图源:岳阳发布)
招生筹备启动:分三类培养,实践课程占比超五成
岳阳开放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姜宗福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该产业学院的目标是聚焦就业与产业升级。
“烧烤门槛低、成本低,适合大众创业。岳阳烧烤作为南派代表,在全国独具特色。”姜宗福介绍,招生将分三步走。学校首先将与岳阳市人社局合作,争取300个指标提供创业资金,开展10天强化培训,将理论和实操结合,结业后颁发认证。实操将在烧烤协会的示范门店进行,确保学员掌握“岳阳烧烤标准”。
此外,将面向社会人士开设半年或一年制培训班,计划3年内培养1000人。“学费约为民办机构的一半,具体标准还在测算中。”姜宗福介绍。在中职学历教育上,学校将通过向省教育厅申报专业,面向初中毕业生招生,学制三年。其中两年半在校学习,半年实习,每年计划招50至100人。
“实践课程占比将达到50%,其中创业培训为100%实操。”姜宗福介绍,岳阳烧烤产业学院的师资由高校教授与烧烤专家组成——教授负责制定行业标准、规划产业链,专家由从业多年的烧烤师担任。姜宗福介绍,“预报名尚未开始,下半年将推进落实。”
岳阳烧烤(央广网发 图源:岳阳发布)
岳阳市烧烤协会:制定行业标准,破解发展瓶颈
岳阳市烧烤行业协会会长孟引帅指出,岳阳烧烤历史悠久,但面临没有行业标准、人才断层、管理粗放等问题。“从业者平均学历多为初中毕业,素质参差不齐。”协会今年3月成立后,与校方合作推进产业升级计划。
据悉,岳阳烧烤年产值超20亿元,带动5万从业人员,但全市2000多家门店面临标准化不足等瓶颈。产业学院计划三年内培养1000名“岳阳烧烤新匠人”,并共建“岳阳烧烤产业园”,推动从“烧烤店经济”转向“产业链经济”。
孟引帅介绍,通过政校协三方合作成立“岳阳烧烤研究院”,制定《岳阳烧烤行业标准》《岳阳烧烤行业人才等级评定标准》,编制《岳阳烧烤产业发展规划》。
在课程设置上,由产业学院联合烧烤协会开发《岳阳烧烤工艺学》《岳阳烧烤经营管理》等系列定制专业课程,涵盖技术、卫生理论、门店运营及自媒体营销,编制适合烧烤专业的教材,确保学员具备“开店综合素质”。
针对人社部5月拟新增的“烧烤料理师”职业,教学大纲将融入相关技能培训,推动“持证上岗”。谈及未来招生计划,孟引帅向记者介绍,第一期培训主要针对现有从业人员开展继续教育;明年9月正式面向社会招生。今年下半年以短期班为主。
孟引帅还透露产业规划细节:建设“岳阳市烧烤公园”,并研发“岳阳烧烤定制啤酒”;未来将发展预制品调料和户外安全烧烤设备,打造完整产业链。
针对外界质疑,他回应:“烧烤行业长期弱势,突然‘高大上’引发不同声音很正常。我们将通过持续推广和宣传,扩大影响力。”
从业者态度分化:忧成本与人手,盼规范促升级
记者随机采访岳阳多家烧烤店主,对该产业学院的成立持有不同态度。某社区烧烤店主陈先生告诉记者,他整体持观望态度。他认为,产业学院在基础技能的教学上可实现“速成”,但烧烤手艺的精髓在于长期实战经验积累。“尤其是应对口味刁钻客人的能力,还是需要长期磨炼。”
夜市烧烤摊主李女士则更关注成本效益。她表示,若学员学成后主动应聘可降低培训成本,但对自费送员工培训导致人手短缺,以及未来人力成本可能因“持证”上涨表示担忧,“我们小本经营成本卡得蛮紧,还是要看实际效果,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朱火火烤铺”老板朱志龙表示,“通过专业的培训可以统一技术标准、卫生规范和服务流程,对餐饮从业者是一个好事。同时为学员提供了低成本的技能培训,降低了门槛。我作为传统手艺保护者,转变为产业升级推动者,感到非常荣幸。”
从业11年的牛七八筋老板刘岳表示将参与该产业学院的课程教学,作为炭烤技术导师。“岳阳烧烤全国出名,但缺乏系统培训。现在能教学员火候掌控等手法,是官方认可的机会。”刘岳介绍,培训地点视设备情况而定——学校设施到位则在校进行,否则在门店实操。刘岳的学徒已计划报名,“拿证后就业更有保障”。
“作为消费者,最看重的还是品质和口味。”烧烤爱好者王女士则希望,该产业学院能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传承好手艺,提供“保底”的品质保证,解决消费者在本地“吃不到好烧烤”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