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首个小长假出游数据出炉:春游市场全面复苏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2023年旅游市场迎来强劲复苏。春节假期旅游人次和收入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和73.1%,而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更是成为检验旅游业复苏成色的重要窗口。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报复性出游"成为社交媒体热议话题,各大景区再现人山人海景象,酒店民宿价格水涨船高。百度搜索数据显示,"清明旅游攻略"、"周边游推荐"等关键词搜索量同比激增320%,反映出消费者被压抑的出游需求正在集中释放。
周边游持续升温 短途出行成主流选择
受假期时长限制,清明小长假期间周边游市场表现尤为亮眼。携程数据显示,本地游、周边游订单占比超过65%,高铁1-2小时可达的旅游目的地最受欢迎。北京周边的古北水镇、上海周边的莫干山、广州周边的清远等地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200%。值得注意的是,"微度假"概念持续走红,不少游客选择在城市近郊的特色民宿住上一晚,体验慢生活节奏。百度地图热力图显示,各大城市周边30公里范围内的乡村旅游景点人流密度最高。
赏花经济带动产业链 景区创新玩法吸客
春季赏花成为清明出游的主旋律,各地纷纷推出特色赏花活动。武汉大学的樱花节单日接待游客突破6万人次,婺源油菜花海景区门票收入创历史新高。为提升游客体验,不少景区引入AR导览、智能讲解等科技手段,并推出汉服租赁、花艺DIY等二次消费项目。美团数据显示,包含"赏花"关键词的旅游产品销量同比上涨450%,相关餐饮、住宿、交通等配套服务也迎来消费高峰。部分热门赏花目的地还通过限流预约、分时游览等方式提升服务质量。
年轻群体主导市场 新消费趋势显现
Z世代正在成为旅游消费的主力军,他们的偏好深刻影响着市场走向。马蜂窝报告指出,18-35岁游客占比达72%,"小众秘境打卡"、"网红地标拍照"等需求旺盛。为迎合年轻客群,不少景区推出剧本杀、露营音乐会等创新项目,小红书相关笔记数量激增。与此同时,"特种兵式旅游"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即用最短时间打卡最多景点,这种高强度的出游方式引发社交平台热议。飞猪数据显示,00后游客平均每天安排4-5个景点,行程紧凑度远超其他年龄段。
从清明假期旅游市场的表现来看,国内旅游业已进入全面复苏通道。随着五一假期的临近,各大在线旅游平台咨询量持续攀升,预示着下一个出游高峰即将到来。业内人士表示,经历三年疫情后,游客的消费习惯和偏好发生了明显变化,如何把握新趋势、提供差异化服务将成为旅游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