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回应百万简历现象:将加强人才培训与职业发展支持

9888png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核能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在这片蓝海之下,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引发了广泛讨论——中核集团校招季收到超百万份简历,这一数字不仅创下央企校招纪录,更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对稳定就业的强烈渴望与行业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面对这一现象,中核集团近日作出回应,表示将加强人才培训与职业发展支持,这一表态无疑为百万求职者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百万简历背后的就业焦虑与行业机遇

在高校毕业生数量屡创新高、就业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央企校招成为众多学子眼中的"香饽饽"。中核集团作为我国核科技工业的主体,其"百万简历"现象既反映了年轻人对"国之重器"的向往,也暴露出就业市场供需错配的深层问题。数据显示,2023年核电相关专业毕业生仅约2万人,与百万简历形成鲜明对比,这意味着大量非对口专业学生正在尝试跨领域就业。这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景象,正是当前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生动写照。

从筛选到培养:构建全周期人才发展体系

面对海量简历,中核集团明确表示将转变思路,从单纯的人才筛选转向系统化培养。据了解,集团正在打造"新员工三年成长计划",包含为期半年的集中培训、一年岗位轮岗和专项技能提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针对非核专业背景的新人,将设置"核工业通识课程",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快速补齐专业知识短板。这种"宽进严出"的培养模式,既扩大了人才选拔范围,又确保了人才质量,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职业发展双通道:打破晋升"天花板"

为留住优秀人才,中核集团创新性地建立了"管理+专业"双通道晋升体系。在传统行政管理序列之外,特别设立了首席专家、科技带头人等技术岗位序列,并实现待遇对等。数据显示,实施双通道制度后,核心技术骨干流失率下降37%,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52%。这种制度设计有效解决了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瓶颈问题,让潜心科研的工程师也能获得与管理者相当的发展空间和薪酬回报,极大提升了人才黏性。

中核集团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是对"百万简历"现象的积极回应,更是对新时代人才发展战略的前瞻布局。在新能源革命和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从"选人"到"育人"的转变,或许能为其他面临类似问题的行业提供有益借鉴。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地实施,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核工业人才生态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