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峰峻辟谣女练习生传闻,网友质疑:为何不尝试女团市场?
近年来,国内偶像产业蓬勃发展,男团市场竞争已趋白热化,从TFBOYS到时代少年团,时代峰峻凭借成熟的养成系模式稳坐行业头部位置。然而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在韩国SM、JYP等公司纷纷推出爆款女团的背景下,中国本土头部经纪公司却始终对女团市场保持谨慎态度。这种"重男轻女"的行业现状,在时代峰峻最新发布的"严正声明"中再次引发热议——公司断然否认招募女练习生的传闻,却意外点燃了网友关于"中国为何难出顶级女团"的深层讨论。
女团市场蓝海背后的商业困局
据《2023年中国偶像产业白皮书》显示,女团市场规模仅为男团的1/3,但用户付费意愿差距高达5.8倍。这种"叫好不叫座"的畸形生态,直接导致资本对女团项目望而却步。业内人士透露,女团运营面临三重困境:粉丝经济变现路径窄、大众审美标准严苛、成员职业周期短暂。某知名女团经纪人坦言:"男团粉丝可以接受'成长中'的偶像,但女团成员从出道起就要面临'完美女神'的苛刻要求。"这种性别差异化的市场规则,让时代峰峻等公司更倾向选择风险系数较低的男团赛道。
日韩模式在中国的水土不服
对比K-pop女团BLACKPINK今年创下的巡演票房纪录,中国女团始终难以突破"圈层魔咒"。深度观察发现,日韩成熟的打歌节目体系、偶像文化土壤,在中国始终缺乏配套环境。更关键的是,国内女性偶像的"人设安全区"极其有限——可爱风容易被批"装嫩",性感风可能遭遇举报,中性风又面临舆论争议。某娱乐投资总监指出:"时代峰峻不做女团不是能力问题,而是现行娱乐监管环境下,女团的内容风险指数呈几何级增长。"这种系统性困境,使得中国女团至今未能复制《创造101》时期的盛况。
粉丝经济中的性别权利失衡
值得玩味的是,在时代峰峻声明微博的评论区,高赞留言清一色是"求求公司做女团"。这种市场需求与资本选择的反差,折射出更深层的产业矛盾。复旦大学媒介社会学研究显示,女性粉丝在男团消费中掌握绝对话语权,而女团粉丝群体却存在明显的"男性凝视"倾向。某平台数据显示,女团直播间的打赏用户75%为男性,其中超40%带有明显物化倾向。这种消费文化的异化,使得注重"正能量"形象的时代峰峻等公司,不得不权衡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当网友追问"为何不尝试女团市场"时,或许更该思考的是如何重建健康的产业生态。从打歌节目的缺位到粉丝文化的纠偏,从资本评估体系的完善到成员发展路径的开拓,中国女团需要的不仅是又一个时代峰峻的入局,而是整个娱乐工业的转型升级。在性别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这份"严正声明"掀开的,是整个华语偶像产业亟待解决的结构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