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君入围五四奖章名单,她的故事激励年轻人
在当代青年普遍面临"躺平"与"内卷"双重焦虑的今天,演艺行业同样经历着流量至上的浮躁氛围。许多年轻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常常因现实压力而陷入迷茫。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越剧演员陈丽君入围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候选名单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位从山村走出的90后戏曲演员,用十年坚守诠释了何为"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从山村戏台到国家剧院的文化逆袭
陈丽君的成长轨迹本身就是一部励志史诗。出生在浙江嵊州偏远山村的她,从小听着田间地头的越剧唱段长大。17岁考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时,这个操着浓重乡音的姑娘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在同学回忆中,她总是练功房最后关灯的人,靠着"把腿架在墙上睡觉"的狠劲,硬是将身体柔韧度练到专业水准。如今作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当家小生,她主演的《步步惊心》《新龙门客栈》等创新剧目场场爆满,证明了传统戏曲在当代的旺盛生命力。
破圈传播背后的文化担当
在短视频平台,陈丽君表演的"越剧扳指"片段获得超2亿播放量,这个将传统水袖功与现代编舞融合的创新动作,让无数年轻观众惊呼"原来戏曲这么酷"。她坚持用当代审美解构传统程式,在《白蛇传》中设计的"赛博朋克"许仙造型,既保留越剧小生的儒雅,又注入机甲元素的未来感。这种"守正创新"的创作理念,恰好回应了当下传统文化传承中最关键的命题——如何让古老艺术赢得Z世代的真心喜爱。
一人千面的艺术突破者
翻开陈丽君的演出记录,会发现这位青年艺术家惊人的可塑性。从《陆游与唐琬》里忧国忧民的书生,到《孔乙己》中迂腐可怜的落魄文人,再到原创剧目《钱塘里》饰演的快递小哥,她不断突破行当限制。最令人称道的是在《红楼梦》中分饰贾宝玉、柳湘莲两角,通过微妙的声线转换和肢体语言,让观众清晰分辨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这种对艺术的极致追求,正是当代文艺工作者最需要的工匠精神。
公益路上的青春之光
舞台之外的陈丽君同样闪耀。作为浙江省青联委员,她连续8年参与"戏曲进校园"活动,足迹遍布偏远山区200多所学校。在丽水支教时,她发现当地孩子对戏曲的陌生,便自创"戏曲广播操"推广普及。疫情期间,她发起"云上戏台"公益项目,组织青年演员为隔离群众线上演出。这些行动印证着她常说的话:"传统艺术要活起来,必须先走进人们心里去。"
当"五四奖章"的荣光投射在这位青年戏曲人身上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体的奋斗故事,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范式创新。在流量易逝的时代,陈丽君用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证明:真正的青春价值,在于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脉搏,在坚守中创新,在传承中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