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静雯说只要不卖股票就当存钱,这种投资方式适合普通人吗?

2294png

近年来,股市震荡频繁,不少投资者在"追涨杀跌"中损失惨重。数据显示,2023年A股散户亏损比例高达72%,"炒股不如存钱"的论调再次引发热议。贾静雯"不卖股票就当存钱"的投资理念登上热搜,这种看似佛系的策略背后,折射出当代人面对财富管理时的普遍焦虑——既不甘心银行存款的微薄收益,又难以承受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

长期持有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价值投资鼻祖巴菲特曾说过:"如果你不愿意持有一只股票十年,那就不要考虑持有它十分钟。"贾静雯的观点与之不谋而合。这种策略的核心在于选择优质资产,通过时间熨平短期波动。以贵州茅台为例,尽管经历过多次30%以上的回调,但20年间股价涨幅超过400倍。关键是要区分"被动套牢"与"主动持有",前者是无奈之举,后者则需要对企业基本面有深刻认知。

普通人复制明星策略的三大门槛

明星投资者的成功往往存在幸存者偏差。首先,他们通常有专业团队进行资产配置,而普通人多是单打独斗。其次,明星可以承受50%以上的浮亏而不影响生活,但普通家庭可能因急需用钱被迫割肉。更重要的是,优质核心资产的门槛正在抬高,比如腾讯控股每股近300港元,构建组合需要相当资金量。数据显示,账户资产低于50万的散户占比达87%,这种差距不容忽视。

存股策略的本土化实践路径

台湾地区流行的"存股"模式或许更值得借鉴。通过定期定额投资ETF,既能分散风险,又降低择时压力。比如中证红利指数过去十年年化收益率达9.7%,最大回撤仅-28%。对于资金有限的投资者,可优先考虑费用率低于0.5%的宽基指数基金。需要注意的是,A股市场波动率是美股的1.8倍,建议持仓周期至少3-5年,并保留10%-20%现金应对极端行情。

证券市场三十年发展史证明,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投资法则。彼得·林奇的"鸡尾酒会理论"提醒我们,当普通人都开始热衷讨论股票时,往往意味着风险正在积聚。或许投资的终极智慧,在于认清自己的认知边界与风险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