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健康预警:尽量减少或停止户外活动,你的口罩选对了吗?
近日,北京遭遇严重空气污染,PM2.5指数持续爆表,呼吸道疾病就诊量激增。在这样的环境下,口罩成为市民出行的"刚需",但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口罩真的都能有效防护吗?专家指出,近60%的市民存在"无效佩戴口罩"的情况,这不仅浪费资源,更可能给健康埋下隐患。面对日益严峻的空气污染问题,如何选择一款真正有效的防护口罩,已经成为每个都市人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
KN95还是医用外科?不同场景的口罩选择策略
在雾霾天和流感季双重夹击下,口罩的选择尤为重要。KN95口罩对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效率达到95%以上,是应对PM2.5的首选;而医用外科口罩则更适合预防飞沫传播的呼吸道疾病。值得注意的是,带有呼吸阀的口罩虽然舒适,但无法阻挡佩戴者自身的飞沫传播,在疫情期间不建议使用。专家建议,日常通勤可选择KN95口罩,而就医或人群密集场所则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警惕"假防护"陷阱:这些口罩买了等于白买
市场监管部门近期抽查发现,约三成市售口罩存在质量问题。部分劣质口罩仅有一层无纺布,防护效果几乎为零;还有些标榜"防霾"的口罩,实际过滤效率不足30%。消费者选购时需认准GB2626-2019(工业防护)或GB19083-2010(医用防护)标准,查看产品注册证编号。特别要警惕电商平台上那些价格异常低廉、宣称"明星同款"的时尚口罩,这些往往只是装饰品,达不到防护要求。
正确佩戴有讲究:90%的人都忽略了这些细节
即使选择了合适的口罩,错误的佩戴方式也会让防护效果大打折扣。调查显示,仅23%的市民能够完全正确地佩戴口罩。正确的做法是:佩戴前清洁双手,确保口罩完全展开;金属条要紧贴鼻梁,避免漏气;佩戴期间不要频繁触摸口罩外侧;每4小时或口罩潮湿后应及时更换。对于戴眼镜的人群,如果镜片频繁起雾,说明口罩没有完全贴合面部,需要调整佩戴方式。
随着空气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科学防护意识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选择一款合适的口罩并正确佩戴,不仅是对自身健康的负责,也是对社会公共卫生的贡献。在这个特殊时期,让我们从选对口罩开始,为自己和家人筑起第一道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