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新动向!商务部回应谈判可能性,专家深度解读

1749png

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再度成为全球焦点。随着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等产品加征关税,中国企业出海面临新的挑战。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中美贸易额同比下降11.2%,关税壁垒正在深刻影响着两国企业的供应链布局。在这个关键节点,商务部最新表态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中美经贸关系将何去何从?专家如何解读这场"关税攻防战"的未来走势?

商务部释放谈判信号 中美经贸能否破冰

5月1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始终认为对话比对抗好。这一表态被外界视为向美方释放谈判信号。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此前一周,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也表示愿与中国保持沟通。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双方立场仍有差距,但近期高层互动频繁,特别是美国财长耶伦、国务卿布林肯相继访华,为经贸磋商创造了有利氛围。不过专家提醒,考虑到美国大选年的特殊政治环境,实质性突破仍需观察。

新关税清单背后的产业博弈

美国最新公布的关税清单显示,对中国电动汽车关税从25%提高到100%,半导体关税从25%提高到50%。这份针对性强的新清单,暴露出美国对中国新兴产业发展的焦虑。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专家指出,这些领域恰恰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赛道。以新能源汽车为例,2023年中国出口量同比增长77.6%,全球市场份额达35%。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手段遏制中国产业升级,但可能适得其反,反而加速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多元化布局。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关税冲击波

面对不断升级的贸易壁垒,中国企业正在采取三方面应对策略:一是加快海外生产基地建设,比亚迪宣布在匈牙利建厂,宁德时代在德国投产就是典型案例;二是开拓新兴市场,前四个月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6.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6.7%;三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商务部研究院专家建议,企业应建立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同时用好RCEP等自贸协定优惠政策,分散单一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