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第一季妈味重?伊能静首次正面回应争议

666png

近年来,女性题材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乘风破浪的姐姐》作为现象级综艺,自开播以来就引发广泛讨论。节目聚焦30+女性的成长与蜕变,本应传递女性力量,却意外陷入"妈味"争议。在第一季节目中,伊能静因表现过于"母爱泛滥"而成为舆论焦点,这种争议背后折射出社会对成熟女性形象的复杂期待——既要求她们保持少女感,又希望展现母性光辉。当"妈味"成为网络热词,我们是否在用新标签对女性进行另一种规训?近日,伊能静在采访中首次正面回应这一争议,她的回答或许能给我们新的思考。

当"妈味"成为女性新标签

伊能静在节目中展现的关怀式领导风格,被网友戏称为"妈系管理"。她会主动为队友准备润喉糖,深夜写小作文鼓励队员,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本是好意,却在竞技类综艺中显得格格不入。实际上,"妈味"争议反映了职场女性的两难处境:强势被批"没有女人味",温柔又被嘲"婆婆妈妈"。百度搜索数据显示,"妈味女星"相关搜索量在第一季播出期间激增300%,说明这种社会观察已形成广泛共鸣。伊能静坦言:"当时没想过照顾别人会成为槽点,现在明白不同场合需要不同的表达方式。"

年龄焦虑下的形象困局

52岁的伊能静在30位姐姐中年龄居前,这种年龄差自然形成了某种代际差异。观众既期待看到姐姐们突破年龄限制的精彩表现,又难以完全摆脱对"中年女性"的刻板印象。节目组放大的"母女式"互动片段,无形中强化了这种年龄标签。心理学专家指出,所谓"妈味"本质上是社会对中年女性角色的预设想象。伊能静回应称:"我不后悔展现真实的自己,但确实应该更注意镜头语言的解读空间。女性在任何年龄都不该被简单定义。"

从争议到和解的成长轨迹

时隔三年回看这场风波,伊能静展现出令人钦佩的清醒认知。她承认当时确实存在过度保护的倾向,但也强调那是最真实的团队相处模式。有趣的是,随着节目推进,当初被吐槽"妈味太重"的伊能静小组,最终呈现出惊人的团魂和舞台表现力。这或许说明,所谓的缺点换个角度看就是特点。伊能静说:"现在我会把这种特质称为'姐姐力',它包含着经验、责任感和共情能力,是时间馈赠的礼物。"这种从争议中找到价值的转变,恰恰印证了节目"三十而骊"的核心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