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次上岸:一个关于坚持与梦想的真实励志故事

7206png

在当今就业压力巨大的社会背景下,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数百万年轻人追逐的"铁饭碗"。2023年国考报名人数突破250万,最热岗位竞争比高达5800:1,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对稳定工作的渴望与焦虑。在这样的激烈竞争中,有人考一次就上岸,有人坚持多年无果而终,而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连续参加35次公务员考试最终成功上岸的真实故事。

从应届毕业生到"考公钉子户"的十年长征

张明(化名)的故事始于2013年,那时他还是个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应届毕业生。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第一次公务员考试。谁也没想到,这个"试试看"开启了他长达十年的考公征程。前五年,他边工作边考试,辗转于各类培训机构;后五年,他索性辞职全职备考,成了亲友眼中的"考公专业户"。35次考试记录中,有12次进入面试,5次成为递补,但总是与成功擦肩而过。

深夜刷题到天亮的备考日常

在张明的手机相册里,保存着上千张凌晨4点的书房照片。他的备考日常严格到令人窒息:每天5点起床背诵申论范文,通勤路上用APP刷行测题,午休时间分析时政热点,晚上雷打不动做三套模拟卷。十年间用坏的电子设备有7台,写完的笔芯装满两个饼干盒,整理的错题本堆起来有半人高。"最疯狂的时候,我能准确说出近五年每个省份省考的行测题型分布",张明这样描述他的备考状态。

屡败屡战中的心态修炼

第23次考试失败后,张明在出租屋里痛哭一场;第29次进入面试又被刷时,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但每次崩溃后,他都会重新调整心态。"我发现考公不仅是知识的较量,更是心理素质的马拉松",张明总结道。他学会了用运动释放压力,通过冥想保持专注,甚至专门去学习了情绪管理课程。这些看似与考试无关的"软实力",最终成为他突破瓶颈的关键。

第35次考试中的顿悟时刻

2023年省考考场上,张明突然发现自己的状态与以往完全不同。"以前做题总是想着技巧和速度,那次却真正在思考题目背后的逻辑"。这种变化源于他第十次重读《申论范文精析》时的顿悟:公务员考试不是在选拔答题机器,而是在寻找能真正理解政府工作逻辑的人。这次考试,他的申论出人意料地拿到了78分,最终以笔试第一、面试第一的成绩成功上岸某省会城市机关单位。

张明的故事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有人称赞他的毅力,也有人质疑这种执着是否值得。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他的经历给无数正在考公路上奋斗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特别的参照。当被问及想对考公同伴说什么时,张明回答:"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比盲目坚持更重要,有时候成功需要的不是更多次尝试,而是更聪明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