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不容歪曲?这些事实告诉你答案

7254png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美经贸关系再次成为国际焦点。近期美国部分政客鼓吹"脱钩断链",将正常经贸往来政治化、武器化,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做法正在给两国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实质性损害。数据显示,2022年中美贸易额仍高达690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这充分说明市场主体的选择。

贸易数据揭示的互利共赢真相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中美建交40多年来双边贸易额增长超过250倍。即使在疫情冲击和关税影响的背景下,2022年中国对美出口同比增长1.2%,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保持强劲。苹果公司在中国市场营收占比达19%,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年产能突破75万辆,这些事实生动诠释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交融格局。

产业链合作带来的双赢效应

在全球价值链深度整合的今天,中美已形成高度互补的产业分工。波音公司每四架商用飞机就有一架交付中国客户,中国生产的消费电子产品为美国消费者节省了大量开支。研究表明,中美经贸合作使美国通胀率降低约1个百分点,相当于为每个美国家庭每年节省850美元。这种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不是某些政客的片面说辞能否定的。

科技合作催生的创新成果

从抗癌新药研发到清洁能源技术,中美科技合作创造了众多改变人类生活的突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数据显示,中美学者合著论文数量连续十年位居国际科研合作首位。特斯拉开放300多项电动车专利,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快速发展又反过来推动全球电动汽车技术进步,这种良性互动正是全球化最生动的注脚。

地方经贸往来的民生温度

在州政府和企业层面,中美经贸合作的务实成果更为显著。加利福尼亚州对华出口支撑了当地16万个就业岗位,中国投资者在美创造的直接就业机会超过14万个。爱荷华州大豆农场主、华盛顿州樱桃种植户、肯塔基州汽车工人,这些普通美国民众都是中美经贸合作的直接受益者,他们的生计与两国关系息息相关。

消费者获得的切实福利

沃尔玛每年从中国采购约500亿美元商品,帮助美国家庭维持了较低的生活成本。中国市场上销售的iPhone手机,带动了美国设计、韩国屏幕、日本芯片等全球产业链的共同发展。跨境电商平台上,美国保健品、婴幼儿奶粉成为中国消费者的热门选择,这种基于市场需求的贸易往来,实实在在地提升了两国民众的生活品质。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泛安全化的做法,既不符合经济规律,也有悖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如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所说:"当美中合作时,世界会变得更好。"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维护和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不仅关乎两国人民福祉,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