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大棒来袭!中方外交部记者会全文实录回应特朗普

2608png

随着全球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近期提出的"对华50%关税"言论再次将中美经贸关系推向风口浪尖。这一极具冲击力的政策主张不仅引发国际金融市场震荡,更让依赖中美贸易的进出口企业、跨境电商从业者陷入集体焦虑。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如此高额关税若真正落地,无异于向本就脆弱的供应链投下"深水炸弹"。

外交部记者会释放哪些关键信号

5月16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针对特朗普关税言论作出系统回应,强调"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应是互利共赢"。实录显示,中方明确反对单边关税措施,指出美国上届政府实施的关税政策已被证明是"双输选择",造成美国消费者多承担了超过1000亿美元成本。发言人特别提到中国市场的不可替代性,2023年中美贸易额仍达6644亿美元,证明两国经济高度互补。

50%关税将如何冲击全球产业链

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模拟测算,若实施50%关税,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将锐减40%-60%。首当其冲的是电子产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领域,苹果供应链可能面临25亿美元额外成本。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这将迫使跨国企业重构耗时30年建立的全球生产网络,东南亚国家短期内难以承接中国完整的产业配套能力,最终推高全球通胀水平。中国美国商会最新调查显示,83%受访企业反对进一步加征关税。

中国企业已做好哪些应对准备

记者会透露,我国正在加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体措施包括:扩大与RCEP成员国贸易规模,2024年前4个月对东盟出口增长8.7%;提升跨境电商综试区能级,深圳前海试点"保税研发"新模式;深化"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中欧班列开行量同比提升12%。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新三样"产品正形成新的出口增长极,前4个月对美出口逆势增长21%。

历史数据揭示关税战的真实代价

外交部引用美国普查局数据指出,2018-2021年贸易战期间,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商品进口量下降13%,但同期从越南等国进口的同类型商品价格平均高出30%。这种"贸易转移"并未减少美国整体逆差,反而导致其制造业投入成本上升。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显示,尽管面临25%关税,2023年中国对美机电产品出口仍保持5800亿美元规模,证明高技术制造业具备较强抗压能力。

国际社会如何看待新一轮关税威胁

IMF最新报告警告,全球贸易分裂可能造成7%的GDP损失。欧盟贸易专员公开表态"不会跟随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德国工商大会强调"中国市场的成功对德国工业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包括特斯拉、星巴克在内的30余家跨国企业近期加大在华投资,微软宣布追加15亿美元建设AI研发中心。这些动向表明,国际资本正用实际投资投票,对冲潜在的政策风险。

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深刻调整,单边保护主义终究难以阻挡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正如外交部记者会强调的,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在于"坚持平等协商,遵守世贸规则"。站在十字路口的中美经贸关系,需要的是更具建设性的对话而非对抗,这不仅是两国企业的共同期盼,也是稳定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