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某校英语老师长期不戴口罩教学,学生健康谁来保障?

5822png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校园健康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近日多地曝出教师未规范佩戴口罩引发教学争议,其中某中学英语教师长期不戴口罩授课事件更是引发轩然大波。在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增强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如何平衡教学效果与防疫责任?学生健康权益又该如何保障?这一事件折射出的校园防疫漏洞值得深思。

教师防疫意识淡薄埋下隐患

涉事英语教师被学生连续拍到在密闭教室未佩戴口罩授课的画面,面对质疑竟回应"戴口罩影响发音教学"。专家指出,医用外科口罩的隔音效果不足5分贝,完全不影响正常教学。更令人担忧的是,该教师还曾在感冒期间坚持不戴口罩上课,这种将个人习惯凌驾于防疫规定的行为,暴露出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学校传染病防控指南》的漠视。

家长投诉遭遇校方"冷处理"

多位家长反映,自2022年9月起就通过校长信箱、家长委员会等渠道投诉该问题,但校方始终以"教师有自主权"为由推诿。直到有家长将监控视频发布到社交媒体,教育局才介入调查。这种"民不举官不究"的处理方式,导致违规行为持续近8个月,期间累计影响超过200名学生。法律界人士指出,这已涉嫌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提供安全教育环境的规定。

学生群体出现连锁健康反应

据班级考勤记录显示,该教师任教的3个班级在冬季流感季缺勤率高达37%,远超年级平均水平15%。更有多名学生证实,教师常在咳嗽、打喷嚏时不回避学生。传染病学专家表示,教室属于典型的高密度密闭空间,飞沫传播风险是开放场所的8-12倍,教师作为高频说话者更应做好防护。部分学生家长已带孩子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正在统计中。

校园防疫存在双重标准争议

调查发现,该校要求学生全天规范佩戴口罩,却对教师管理宽松。这种"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做法引发强烈不满。教育学者指出,教师作为示范群体,其防疫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规则意识。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校教师办公室配备空气净化器,而教室仅靠自然通风,资源配置的不平等进一步加剧了健康风险。

防疫责任主体亟待明确

事件曝光后,校方、教育局、卫健委等部门就监管责任相互推诿。现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未明确教师防疫行为的处罚细则,导致执行困难。多位人大代表呼吁,应建立教师防疫行为信用档案,将规范防护纳入师德考核。同时建议为教室加装PM2.5监测设备,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防疫措施的可视化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