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天屎之路引热议,林业局官方回应来了!

5084png

近年来,城市生态与居民生活的矛盾日益凸显,鸟类与人类共处的议题频频登上热搜。从上海"鸽子扰民"到成都"乌鸦袭人",人与自然的边界不断被重新定义。就在近日,郑州一条被网友戏称为"天屎之路"的街道引发全民热议,行道树上的鸟类排泄物让过往行人苦不堪言,相关视频在抖音平台播放量突破5000万次,成为今夏最"有味道"的城市话题。

白鹭"占领"城市主干道的背后

经林业部门调查,这些"空袭"行人的"肇事者"主要是夜鹭和白鹭。金水东路两侧茂密的法国梧桐成为理想栖息地,目前聚集的鹭鸟超过2000只。鸟类专家指出,这种现象反映郑州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但同时也暴露出城市生物多样性管理的新课题。监测数据显示,该区域鸟类数量较五年前增长近3倍,而市民投诉量同比增加15倍,这种反差值得深思。

除味攻坚战中的两难抉择

面对市民投诉,城管部门尝试过安装驱鸟器、喷洒生物制剂等多种方案。但驱鸟声波会影响周边居民,药剂可能危害树木健康,高压水枪冲洗又会导致路面湿滑。有商户提议砍伐部分树木,立即遭到环保组织反对。林业局工作人员透露,这些法国梧桐树龄超过30年,砍伐需省级部门审批,而鹭鸟属于"三有"保护动物,强制驱离涉嫌违法。这种生态保护与城市管理的矛盾,正在考验城市治理的智慧。

官方回应中的治理新思路

郑州市林业局最新回应称,将采取"疏堵结合"的解决方案:在鹭鸟聚集区加装可拆卸防护棚,试点建设鸟类生态导流区,同时向市民发放防护伞具。值得关注的是,回应特别提到要建立"人鸟冲突预警系统",通过AI识别技术预判鸟类活动高峰。这种将现代科技与传统生态智慧结合的创新举措,或将为全国城市提供可复制的治理样板。

这场关于"天屎之路"的讨论,已然超越简单的环境卫生问题,成为检验城市文明程度的新标尺。在建设生态城市的道路上,如何平衡"鸟权"与"人权",需要管理者、专家和市民的共同智慧。正如网友调侃:"既要蓝天白云,又要皮鞋锃亮,这道现代城市治理的附加题,答案可能就藏在人与自然的相互理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