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茗崩了背后:茶饮行业竞争加剧,品牌如何突围

759png

最近,知名茶饮品牌古茗因系统崩溃登上热搜,门店无法下单、小程序瘫痪,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品牌数字化能力的短板,更折射出茶饮行业白热化竞争下的集体焦虑。随着蜜雪冰城、喜茶等品牌疯狂扩张,茶饮赛道早已从"蓝海"变成"血海",同质化严重、价格战频发、消费者忠诚度下降成为行业通病。当头部品牌都会突发"技术性崩盘",中小品牌又该如何在红海中杀出重围?

数字化基建成茶饮品牌生死线

古茗此次崩盘事件直接原因是系统承载能力不足,这给所有茶饮品牌敲响警钟。在线上点单占比超70%的当下,小程序稳定性、会员系统流畅度直接决定用户体验。喜茶投入数亿自建数字化中台,奈雪通过阿里云搭建混合云架构,都印证了数字化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生存必需。特别是当品牌扩张至3000+门店规模时,供应链管理系统、智能订货系统、动态库存管理的数字化水平,将直接决定运营效率与成本控制。

产品创新陷入"内卷式"怪圈

观察近期茶饮新品会发现,各家都在玩"排列组合"游戏:油柑之后是黄皮,生椰过后推芭乐。某品牌研发总监透露:"现在研发周期压缩到7天,不是我们不想创新,而是消费者尝鲜疲劳速度太快。"更严峻的是,当各家原料供应商高度重叠,产品差异化越来越难实现。沪上阿姨独创的"现煮五谷茶",书亦烧仙草坚持的"半杯都是料"策略,证明只有建立独特产品认知才能跳出同质化陷阱。

下沉市场争夺战暗藏玄机

蜜雪冰城2万家门店的规模神话,让所有品牌看到下沉市场的巨大潜力。但古茗在三四线城市的拓展却遭遇"水土不服",部分门店日均销量不足百杯。究其原因,是照搬一二线城市的定价策略和产品结构。区域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更高,却对品牌溢价接受度更低。茶百道通过"区域定制产品+阶梯定价"的组合拳,在西南地区市占率稳步提升,说明本土化运营才是打开下沉市场的正确方式。

茶饮行业正在经历残酷的洗牌期,从野蛮生长转向精耕细作。未来能存活下来的品牌,必然是那些在数字化、产品力、区域运营三个维度都建立护城河的企业。当消费者用脚投票成为常态,任何技术故障、产品失误或战略误判,都可能成为压垮品牌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