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被告上法庭!小企业主控诉其商业政策损害利益
近年来,美国小企业主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在通胀高企、供应链断裂等多重压力下,许多中小企业苦苦挣扎在破产边缘。而更让他们愤怒的是,前总统特朗普任期内推行的商业政策,如今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主指控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近日,一起针对特朗普的集体诉讼案引发广泛关注,数十家小企业联合控诉其政策导致他们损失惨重。
关税大战重创中小企业利润空间
特朗普任内发起的对华贸易战,给依赖进口原材料的小企业带来毁灭性打击。诉讼书中指出,25%的惩罚性关税导致企业采购成本飙升30%-50%,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让他们难以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一家位于俄亥俄州的家具制造商表示,关税政策实施后,他们不得不裁员40%才能维持运营。
"美国优先"政策反成发展桎梏
原告企业特别提到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中的本土采购要求。一家医疗器械经销商控诉,强制使用本土供应商导致零部件采购周期从2周延长至3个月,错过多个关键订单。数据显示,2017-2020年间,遵守该政策的中小企业平均运营成本增加了28%,远超大企业9%的增幅。
税收改革加剧行业马太效应
2017年通过的《减税与就业法案》被指控严重偏向大企业。诉讼材料显示,虽然企业所得税从35%降至21%,但小企业普遍适用的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仍维持在37%。更讽刺的是,由于税改取消了多项中小企业专项抵扣,实际税负不降反升。一位餐饮店主表示,他的实际税负增加了5.2%。
疫情应对暴露政策结构性缺陷
疫情期间的救助资金分配成为新的争议焦点。原告方提供的证据表明,特朗普政府设计的"薪资保护计划"(PPP)存在严重漏洞:资产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平均获得50万美元贷款,而员工少于10人的企业平均仅获8.3万。更有多家小企业指控,由于银行优先处理大客户申请,等轮到他们时资金已发放完毕。
监管松绑催生不公平竞争
特朗普政府放松金融监管的政策被指间接伤害小企业。诉讼书引用美联储数据称,2017年后大企业获得贷款额度平均增长23%,而小企业贷款通过率下降7%。一家服装店老板控诉,由于大企业更容易获得扩张资金,导致行业出现"大鱼吃小鱼"的恶性竞争,他的三家门店因此被迫关闭。
这起诉讼不仅反映了美国小企业的生存困境,更折射出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秩序重构下的深层矛盾。随着案件审理推进,关于如何平衡国家战略与企业利益的讨论必将持续升温。无论最终判决结果如何,这场诉讼都已经成为审视特朗普经济遗产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