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犀利点评:特朗普的经济学是门外汉水平?
近年来,全球经济格局风云变幻,各国经济政策频频引发热议。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经济主张一直备受争议,从减税政策到贸易战,从制造业回流到股市干预,其经济决策屡屡成为经济学家们争论的焦点。随着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临近,特朗普的经济学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这究竟是"美国优先"的实用主义,还是缺乏专业支撑的"门外汉经济学"?
减税政策:短期刺激还是长期隐患?
特朗普任内最标志性的经济举措莫过于2017年通过的《减税与就业法案》。这项号称"美国史上最大规模"的减税政策将企业所得税从35%骤降至21%,个人税率也普遍下调。表面上看,减税确实带来了股市繁荣和短期经济增长,但经济学家们指出,这种"糖衣炮弹"埋下了巨大隐患。数据显示,联邦财政赤字在减税后激增50%,国债规模突破23万亿美元。更关键的是,83%的减税红利流向了收入最高的1%人群,而承诺的"企业会将省下的税款用于投资和加薪"的涓滴效应几乎从未实现。
贸易保护主义:谁在为关税买单?
"贸易战是好事,而且很容易赢"——这句特朗普的名言在经济学界引发轩然大波。其对华加征的3600亿美元关税,表面上旨在保护美国制造业,但美联储研究表明,这些关税成本的90%最终转嫁给了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更讽刺的是,美国贸易逆差不降反增,2020年达到6790亿美元的历史峰值。农业州遭受报复性关税重创,联邦政府不得不拿出280亿美元补贴农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尖锐指出:"这就像往自己脚上开枪,然后要求对手付医药费。"
股市干预:总统该当美联储主席吗?
特朗普创造了美国总统"推特治国"的新模式,其中对股市的频繁干预尤为引人注目。据统计,其任内发布与股市相关的推文超过300条,从施压美联储降息到直接点名企业股价,甚至声称"如果道指单日跌1000点,时任总统就该被装进加农炮射向太阳"。这种将股市表现与政绩直接绑定的做法,导致美联储独立性受到严重侵蚀。而当疫情爆发导致美股四次熔断时,其"美联储应实行负利率"的建议更被专家批评为"完全不懂现代货币理论的基本原理"。
从芝加哥大学对50位顶尖经济学家的调查来看,84%的学者认为特朗普经济政策"弊大于利",这一数据在所有现代美国总统中最为负面。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其支持者中蓝领工人的比例却逆势上升——这种专业评价与民众感受的割裂,或许正是当代民粹主义经济学的典型特征。当政治口号遇上经济规律,当直觉判断碰撞专业分析,这场关于"门外汉经济学"的争论,本质上是对民主社会如何制定经济政策的核心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