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预警:一轮接一轮降雨来袭,这些地区需防范洪涝灾害
近期,极端天气频发成为全民关注焦点。从城市内涝到山区泥石流,从交通瘫痪到农田被淹,暴雨带来的次生灾害正不断考验着各地的应急能力。据气象部门最新预警,新一轮强降雨过程即将席卷多地,防汛形势严峻。如何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成为摆在各地政府和民众面前的现实难题。
暴雨带持续南压 这些区域将迎最强降雨
气象云图显示,本轮降雨过程呈现出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的特点。主雨带将从西南地区东部逐步东移南压,江南北部、江淮等地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可达100-150毫米,局地超过200毫米。特别需要关注的是贵州东部、湖南北部、湖北东部等地质脆弱区,强降雨极易诱发山洪、滑坡等地质灾害。城市方面,武汉、长沙、南昌等长江中下游城市需重点防范内涝风险。
城市防汛体系面临大考 这些薄弱环节要警惕
近年来,虽然各地都在加强城市排水系统改造,但面对极端强降雨仍显力不从心。地下管网老化、排水标准偏低、河道行洪能力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特别是一些新建城区存在"重地上轻地下"现象,排水系统建设滞后于城市扩张速度。此外,地铁、地下商场等地下空间的防汛措施是否到位,也将直接影响灾害损失程度。专家建议,各城市应建立暴雨内涝动态预警系统,对易涝点实施"一点一策"精准防控。
农村地区防灾基础薄弱 需特别关注三类风险点
相比城市,农村地区的防灾抗灾能力更为薄弱。山区切坡建房、河道违建、病险水库等隐患点需要重点排查。特别是分散居住的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在灾害来临时往往缺乏自救能力。农业方面,正处于生长期的早稻、蔬菜等作物面临渍涝威胁,养殖户需做好栏舍加固和畜禽转移准备。建议各地建立"村干部包户"机制,确保预警信息到户到人,提前做好危险区域人员转移。
应急准备这样做 关键时刻能救命
面对即将到来的强降雨,个人和家庭需要做好充分准备。检查房屋周边排水沟是否畅通,阳台花盆等易坠物要固定或移入室内。准备应急包,包含手电筒、充电宝、急救药品等必需品,并确保手机电量充足。驾车出行要避开积水路段,若车辆熄火切勿二次启动。特别提醒居住在低洼地带的居民,要熟悉社区应急疏散路线,必要时听从安排及时转移。企事业单位要做好应急预案,重点部位安排专人值守。
据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十天我国主雨带仍将维持在长江流域一带,防汛抗洪形势不容乐观。各地需克服麻痹思想,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