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上海多处待拆迁老宅被网红博主破门而入只为拍照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的爆发式增长,网红经济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为了获取流量和关注,一些博主不惜突破道德底线,甚至触犯法律。从"探店"到"废墟探险",内容创作逐渐演变成一场没有底线的狂欢。而最近,上海多处待拆迁的老宅成为网红博主的新"打卡地",他们破门而入、肆意拍摄的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财产权,更引发了公众对网络内容创作伦理的深刻思考。
老宅变"网红景点":流量至上的畸形生态
在上海的弄堂深处,一些待拆迁的老宅本应安静等待城市更新,却意外成为网红博主争相打卡的"景点"。这些博主往往以"怀旧"、"探险"为名,擅自破坏门锁进入私人空间。有居民反映,自家老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多人闯入,家具被随意挪动,甚至贵重物品不翼而飞。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类视频往往能获得数十万点赞,进一步刺激更多人效仿,形成恶性循环。
法律红线被无视:侵权行为背后的代价
根据《刑法》相关规定,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然而,许多博主法律意识淡薄,认为"空置房屋无人管"就可以随意进入。律师指出,即使房屋待拆迁,产权仍受法律保护。更严重的是,部分博主为制造"惊悚"效果,故意破坏房屋结构或遗留垃圾,这些行为都可能面临民事赔偿甚至刑事责任。但现实中,受害者往往因举证困难或维权成本高而选择忍气吞声。
平台监管缺位:算法推荐助推乱象
深入分析这类视频的传播路径,平台算法难辞其咎。系统会自动给具有"探险"、"废墟"等标签的内容更多流量倾斜,而很少审核视频来源是否合法。即便用户举报,平台处理也往往滞后。某短视频平台数据显示,类似内容的完播率和互动率明显高于普通视频,这导致更多创作者趋之若鹜。专家呼吁,平台应当建立更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对明显违法的视频采取下架、封号等措施。
城市记忆的另类保存:探寻合理记录方式
不可否认,老建筑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确实值得记录。但正确的方式应当是通过正规渠道获得拍摄许可,或参与政府组织的影像存档项目。上海就有多个成功的案例,如由专业团队拍摄的《弄堂记忆》系列纪录片,既保护了产权人权益,又留存了珍贵的城市影像。相比之下,网红博主为博眼球的粗暴行为,不仅破坏了建筑本身,更亵渎了这些空间所承载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