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母婴室被曝不雅行为,院方:已加强巡查管理

3859png

近年来,随着公共场所母婴室数量的增加,哺乳期妈妈们的需求得到了更多关注。然而,一些母婴室却频频曝出被占用、环境脏乱甚至发生不雅行为的问题,引发社会广泛讨论。最近,某三甲医院母婴室被曝有人进行不雅行为,视频在网络流传后迅速登上热搜。院方回应称已加强巡查管理,但这一事件再次将公共场所母婴室的管理难题推上风口浪尖。

母婴室变"隐秘角落"引争议

事发医院的监控视频显示,一对男女在母婴室内做出不雅举动,整个过程持续近20分钟。更令人震惊的是,期间有多位哺乳妈妈在门外等候,敲门无人应答。类似事件并非个例,多地都曾曝出母婴室被不当占用的案例。这些本应为母婴提供私密空间的设施,却屡屡成为某些人寻求刺激的场所,严重影响了真正有需求的用户。

管理缺失暴露监管漏洞

专家指出,母婴室乱象背后反映出监管的严重缺失。多数公共场所对母婴室的使用缺乏明确规定,巡查管理流于形式。部分母婴室甚至没有安装监控设备,或者监控存在盲区。医院方面表示,此次事件后已增派保安定时巡查,并在醒目位置张贴使用规范。但如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仍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使用者素质参差不齐成隐患

除了管理问题,使用者素质的参差不齐也是导致乱象的重要原因。一些人为图方便,将母婴室当作普通休息室;更有甚者将其视为"约会圣地"。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哺乳妈妈的权益,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心理学专家表示,这种行为反映出部分人缺乏公共意识,将私人需求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

科技手段能否破解管理困局

面对这一难题,部分城市开始尝试引入科技手段。有的商场试点使用智能门禁系统,通过人脸识别确认使用者身份;有的医院安装智能监测设备,对异常行为自动报警。但这些措施也引发了隐私保护的争议。如何在保障使用者隐私的同时实现有效管理,需要相关部门在技术方案和制度建设上找到平衡点。

完善立法保护母婴权益迫在眉睫

法律界人士呼吁,应当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母婴室的使用规范和管理责任。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公共场所母婴室管理的全国性法规,各地标准不一。专家建议,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对违规使用母婴室的行为设定明确罚则,同时建立投诉举报机制,让公众参与监督,共同维护这一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