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海军成立周年:守护祖国海疆的钢铁长城

2492png

近年来,随着全球海洋权益争端加剧和地区安全形势复杂化,中国周边海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南海岛礁建设到台海局势,从海上贸易通道安全到海洋资源开发,每一个热点事件都牵动着国人的神经。在这个背景下,人民海军的建设发展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话题。2024年4月23日,人民海军迎来成立76周年纪念日,这支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海上武装力量,正以崭新的姿态守护着祖国的万里海疆。

从木船小艇到航母编队的跨越式发展

1949年4月23日,人民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时,仅有几艘缴获的旧军舰和改装的渔船。76年后的今天,人民海军已发展成为拥有航母、核潜艇、驱逐舰等现代化装备的世界一流海军。特别是近年来,国产航母山东舰、福建舰相继入列,055型万吨大驱批量服役,新型核潜艇不断亮相,人民海军的装备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这支曾经"有海无防"的海上力量,如今已成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坚强后盾。

远海训练常态化提升实战能力

近年来,人民海军的训练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远海训练、实战化演练成为常态。海军舰艇编队频繁穿越岛链,在西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开展实战化训练;航母编队体系作战能力不断提升;海军航空兵远程机动演练次数创历史新高。这些训练不仅检验了新装备的性能,更锤炼了官兵在复杂环境下的实战能力。从近海防御到远海防卫,人民海军正在实现战略转型。

国际救援彰显大国海军担当

在亚丁湾护航、也门撤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行动中,人民海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大国海军的责任担当。自2008年起,中国海军连续派出多批护航编队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保护了数千艘中外船舶的安全。在也门撤侨行动中,海军临沂舰等舰艇安全撤离900余名中外公民。这些行动不仅展现了中国海军的专业素养,更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科技创新驱动海军现代化建设

人民海军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大支撑。从舰载机电磁弹射技术的突破,到新型舰艇综合电力系统的应用;从水下无人装备的研发,到海上信息作战体系的构建,科技创新正在深刻改变着海军的作战样式。特别是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海军装备中的应用,大幅提升了舰艇的智能化水平和作战效能。科技强军战略为海军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军民融合共筑海上钢铁长城

人民海军的发展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在造船工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海军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许多民用高科技企业参与海军装备研发,民用港口等基础设施在战时可为海军提供保障。与此同时,海军也积极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海洋科研、海上搜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军民深度融合的模式,正在构筑起坚不可摧的海上防线。

76年风雨兼程,76年砥砺奋进。从白马庙到深蓝大洋,人民海军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支日益强大的海上力量将继续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