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府捞面同面不同价争议升级,消费者呼吁公开定价标准

6586png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面食赛道竞争日趋激烈。然而,一些连锁品牌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也暴露出价格体系混乱的问题。最近,知名连锁品牌和府捞面因"同面不同价"的争议被推上风口浪尖,消费者发现同样的产品在不同城市、甚至同一城市的不同门店价格存在明显差异,引发广泛讨论。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餐饮行业定价标准的不透明,也折射出消费者对公平消费环境的强烈诉求。

同城不同价引发消费者质疑

多位消费者反映,和府捞面在同一城市的不同门店存在价格差异。例如,北京某商圈两家相距不到3公里的门店,同款招牌酸汤肥牛面价格相差5元。这种价格波动让消费者感到困惑,有网友调侃道:"吃面前还得先比价,这算不算新型消费陷阱?"更令人不解的是,部分门店在未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调整价格,导致老顾客产生被"杀熟"的疑虑。

区域定价策略遭遇信任危机

面对质疑,和府捞面官方解释称价格差异源于"区域化定价策略",考虑门店租金、人工成本等因素。但消费者发现,部分高价门店所在商圈的运营成本反而更低。餐饮行业专家指出,合理的区域差价应在10%以内,且需明确公示。目前这种不透明的定价方式,正在消解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社交媒体上"定价看心情"的吐槽不断发酵。

隐藏菜单价格涉嫌消费误导

更让消费者不满的是,部分门店存在"隐藏菜单"现象。有消费者爆料,某些限定产品在扫码点餐时不显示价格,需询问服务员才能获知,而纸质菜单又常常"缺货"。这种操作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明码标价的规定。法律人士表示,餐饮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公开商品价格,任何形式的"价格盲盒"都可能构成消费欺诈。

会员体系加剧价格不公争议

和府捞面推出的会员专享价制度也引发新的争议。非会员消费者发现,同样的产品,会员价与非会员价差幅最高达20%,但会员规则中并未明确说明这种差异的合理性。这种定价方式被质疑是变相强制消费,有消费者直言:"难道不办会员就活该被'价格歧视'?"数据显示,此类投诉在第三方投诉平台同比增长了150%。

行业呼吁建立透明定价机制

这场争议已超出单个品牌范畴,演变为对餐饮行业定价体系的集体反思。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期收到多起类似投诉,正推动建立更规范的餐饮定价标准。多位业内人士建议,连锁餐饮企业应公示基础定价公式,说明区域调价依据,让消费者"明白消费"。部分城市已开始试点"餐饮价格公示示范店"制度,要求门店在显著位置展示价格构成明细。

随着舆论持续发酵,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起"晒面价"活动,通过比对各地区和府捞面的实际售价,呼吁企业给出合理解释。这场由一碗面引发的定价争议,正在倒逼餐饮行业重新审视快速扩张中的价格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