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买来的拳击靶 里面竟是女士内衣 消费者怒了

2608png

近年来,网购消费纠纷频频登上热搜,从虚假宣传到货不对板,消费者的信任一次次被透支。尤其在体育用品领域,不少商家打着"专业训练"的旗号,用低价吸引眼球,实则售卖劣质产品。近日,一则"千元拳击靶变女士内衣"的新闻引发热议,消费者李先生花费高价购买的拳击训练靶,拆开包装后竟是一堆蕾丝内衣,这种离谱的"挂羊头卖狗肉"行为,再次将电商乱象推向风口浪尖。

高价专业装备竟是三无产品

据李先生描述,他在某电商平台看到这款标价1288元的"职业级拳击训练靶",商品详情页宣称采用"航空级复合材料",配有"专业缓冲系统"。到货后却发现,所谓的高科技靶具连基本填充物都没有,取而代之的是几件皱巴巴的女性内衣。更令人气愤的是,产品外包装上既无生产厂家信息,也没有质量合格证明,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平台客服最初竟以"可能发错货"为由搪塞,直到消费者晒出开箱视频才同意退货。

虚假宣传套路深 消费者防不胜防

记者调查发现,该店铺页面充斥着盗用的职业拳手训练视频,商品参数栏复制粘贴国际大牌的技术说明。通过爬虫工具分析,其宣传文案与某品牌官网相似度高达87%,但售价仅为正品的1/5。更隐蔽的是,商家在标题加入"国家队同款""奥运供应商"等关键词诱导搜索,实际发货却是完全不同的产品。这种"图文无关"的欺诈模式,正在从低单价商品向高价体育器材蔓延。

平台审核形同虚设 维权成本居高不下

涉事店铺的营业执照显示为某文体用品公司,但工商登记地址却是居民小区。平台虽标注"品牌认证"标识,但未核实产品资质。当消费者要求假一赔十时,平台以"需厂家出具鉴定报告"为由推诿。专业机构检测显示,这些内衣甲醛含量超标3.2倍,但消费者要自费数千元检测费才能维权。目前该店铺已下架商品,却以新注册账号继续运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套路令监管陷入被动。

体育用品市场亟待重拳整顿

中国消费者协会2023年度报告显示,运动装备类投诉同比激增214%,其中72%涉及虚假宣传。业内人士透露,某些商家会购买废弃服装边角料填充器材,用"清仓价""工厂直供"等话术包装。专家建议建立体育用品白名单制度,要求平台对高价商品实行"先验货后上架"。北京市消协已就本案约谈相关平台,要求其完善AI图片识别系统,对训练器械类目实施双重审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