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辅导员工猝死事件升级 亲属召开记者会讨公道
近年来,互联网教育行业在高速扩张的同时,也频频曝出员工过劳问题。从"996工作制"到"大小周"争议,再到近期某知名教育机构员工体检异常率高达98%的报道,职场健康危机已成为笼罩在打工人头顶的乌云。就在公众对行业畸形加班文化讨论持续发酵之际,猿辅导一名28岁课程顾问的猝死事件,再次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劳动者权益保护推向舆论风口。
猝死事件时间线还原
据家属披露,逝者张某某在猝死前连续三个月日均工作14小时,最后工作日加班至凌晨且未获调休。企业最初回应称"非工伤"引发争议,后改口承认存在加班事实。记者获取的内部排班表显示,该员工当月实际休假仅1.5天,与其签订的"不定时工作制"合同形成鲜明对比。劳动监察部门目前已介入调查,事件时间线中的多个关键节点仍在核实中。
亲属控诉企业三大违规操作
在昨日举行的记者会上,家属代表出示了包括钉钉打卡记录、医院诊断证明在内的17项证据。直指企业存在篡改考勤数据、规避加班费支付、拖延工伤认定等行为。特别引人关注的是,一组被删除的深夜工作会议录音成为争议焦点。法律专家指出,若强迫超时加班证据确凿,企业可能面临《劳动法》第41条与《工伤保险条例》第15条的双重追责。
行业加班文化潜规则调查
记者暗访多家在线教育机构发现,"自愿加班承诺书"已成入职标配,部分企业甚至将凌晨响应速度纳入KPI考核。某离职HR透露,通过将基本工资压至最低标准、业绩提成占比超70%的薪资结构,变相迫使员工主动加班。更值得警惕的是,打着"弹性工作制"幌子实施的隐形加班,正成为监管盲区。这种行业性困境与资本追求快速扩张的底层逻辑密切相关。
猝死事件背后的维权困局
多位劳动法律师向记者证实,类似案件中劳动者胜诉率不足30%。举证困难、鉴定周期长、企业法务团队专业等因素形成维权壁垒。此次事件中家属坚持召开记者会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企业初期拒绝提供完整监控录像。社会学者指出,当个体维权需要依靠舆论压力才能推动时,暴露出当前劳动权益保障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如何平衡企业发展与员工健康,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治理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