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辅导员工猝死事件持续发酵 亲属含泪发声讨要说法
近年来,互联网教育行业高速发展的背后,是无数从业者透支健康换来的繁荣。996工作制、大小周、凌晨会议...这些互联网"黑话"正在吞噬着年轻打工人的生命。就在上周,猿辅导一名28岁员工猝死的消息引爆全网,其家属在社交平台含泪控诉公司超负荷工作制度,再次将互联网企业的"用工之痛"赤裸裸地展现在公众面前。这场悲剧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破碎,更是对整个互联网加班文化的血泪控诉。
年轻生命陨落背后的加班文化
据家属透露,猝死员工生前长期处于"早9晚12"的工作状态,最近半年更是频繁通宵达旦。在去世前一周,他曾三次向主管反映身体不适,却依然被安排参与重要项目攻坚。这并非个案,在脉脉等职场社区,不少猿辅导员工匿名爆料公司存在"隐形强制加班"现象,下班后线上会议、周末临时任务已成常态。这种以牺牲员工健康为代价的狼性文化,正在教育行业快速蔓延。
家属控诉公司推诿责任引众怒
事件发酵过程中,最刺痛公众神经的是公司最初的冷漠态度。家属提供的聊天记录显示,事发后公司HR第一时间要求删除朋友圈相关消息,并试图以"个人健康问题"定性事件。更令人心寒的是,在协商过程中,公司多次变更赔偿方案,甚至要求家属签署"自愿放弃追责"的协议。这种处理方式在社交媒体引发轩然大波,#猿辅导请给个说法#话题阅读量迅速突破2亿。
教育机构上市潮下的用工乱象
值得深思的是,猿辅导事件恰逢在线教育企业扎堆上市的关键期。数据显示,2023年Q1教育行业平均加班时长同比上涨37%,部分企业为冲刺业绩甚至推行"007"工作制。某头部机构前员工透露,在上市筹备期,核心团队连续三个月无休成为常态,公司内部将这种状态美其名曰"创业精神"。资本狂欢的背后,是无数普通员工被异化为"人肉电池"的残酷现实。
法律专家解读工伤认定难点
针对此案,多位劳动法专家指出,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虽然将"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视同工伤,但实操中往往需要证明加班与猝死的直接因果关系。北京某律所合伙人表示:"很多企业会利用'自愿加班'的说法规避责任,员工又很难提供完整证据链。"这种法律空白使得类似事件的维权之路异常艰难,也变相纵容了企业的违法行为。
互联网打工人掀起反996新浪潮
事件持续发酵后,各大职场平台涌现出大量教育从业者的真实经历。有人晒出年度加班记录:平均下班时间23:47,最长连续工作38小时;有人揭露绩效考核中的隐形加班要求。这些血泪控诉正在形成新的职场维权浪潮,继程序员发起"996.ICU"运动后,教育工作者也开始用#拒绝教育内卷#等话题捍卫合法权益。这场由悲剧引发的行业反思,或许将成为改变畸形加班文化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