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中国行:为什么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的必然选择?

9451png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红利减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与此同时,全球产业链重构、科技竞争加剧、气候变化挑战等外部压力不断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质量发展"成为破解发展难题、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钥匙。为什么说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的必然选择?这不仅是政策导向,更是市场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资源环境约束倒逼发展模式转型

过去40年,中国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创造了经济奇迹,但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数据显示,中国单位GDP能耗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水资源利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60%。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传统发展模式已触及天花板。高质量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单位资源产出效率提升,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这不仅是对全球气候治理的贡献,更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人口结构变化重塑增长动力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连续多年下降,2022年减少666万人,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传统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优势正在消失,人力成本快速上升倒逼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强调创新驱动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通过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对冲人口红利减弱的影响。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赛道培育增长新动能,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质量效益而非简单规模扩张,这是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必由之路。

消费升级催生供给体系变革

中国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消费需求正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2023年跨境消费达1.8万亿元,反映出国内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高质量发展通过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培育自主品牌、完善标准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领域,质量提升空间巨大。供给体系适应需求变化的过程,本质就是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过程。

国际竞争新格局下的战略选择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发达国家推动"近岸外包""友岸外包",中国制造面临"前后夹击"的竞争压力。同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仍然突出。高质量发展强调科技自立自强,通过突破"卡脖子"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链韧性,在国际分工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这不仅是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支撑。

从资源环境到人口结构,从市场需求到国际竞争,多重因素共同决定了中国经济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条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前景广阔。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国经济必将实现更可持续、更有韧性的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