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增速下滑、库存上升,即将退市的斯凯奇下一步去向何方?

6087png

界面新闻记者 | 覃思悦

界面新闻编辑 | 任雪松

美国当地时间2025年5月5日,舒适科技公司斯凯奇(SKECHERS)宣布,已同意被全球投资公司3G资本收购,收购预计于今年第三季度完成。

根据最终合并协议,3G资本将以每股63美元的现金价格收购斯凯奇所有流通股,较斯凯奇近15个交易日成交量加权平均股价溢价30%。5月5日收盘时,斯凯奇股价为每股61.390美元,大涨24.35%。

有些人可能对3G资本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他们一定对3G资本投资或是收购过的百威英博、汉堡王、卡夫亨氏等企业十分熟悉。

3G资本的起源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的巴西金融界。1971年,豪尔赫·保罗·雷曼(Jorge Paulo Lemann)与两位合作伙伴收购了巴西经纪公司Garantia,并让Garantia成为巴西最成功的投资银行之一。2004年,雷曼与合作伙伴马塞尔·赫尔曼·泰列斯(Marcel Herrmann Telles)和卡洛斯·阿尔贝托·斯库彼拉(Carlos Alberto Sicupira)共同创立了3G资本。这三位合伙人也就是投资界熟知的“巴西三剑客”。

“巴西三剑客”推动了3G资本从金融控股向实业投资的转型。2004年,3G资本控股英博集团(InBev)。2008年,英博集团以520亿美元收购美国安海斯-布希(Anheuser-Busch),组建了全球知名啤酒公司百威英博。

2010年,3G资本以40亿美元收购汉堡王。2014年,3G资本推动汉堡王与加拿大咖啡连锁品牌Tim Hortons合并,组建了RBI(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进一步扩大其餐饮版图。2013年,3G资本与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联合以280亿美元收购亨氏。2015年,亨氏与卡夫食品合并,组建了知名食品和饮料公司卡夫亨氏。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3G资本对于上述企业的改革,都可以用大刀阔斧来形容,即打碎重组被控股/收购企业原有的管理团队,大胆引入新的人才,同时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有意思的是,此番收购斯凯奇,3G资本却一反往时的强势。

虽然交易完成后,斯凯奇将私有化,成为一家非上市公司。 但是按照公告内容,斯凯奇公司将继续由全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Robert Greenberg、全球总裁Michael Greenberg以及全球首席运营官David Weinberg领导。并且界面新闻了解到,斯凯奇此前已经公布的战略举措诸如拓展国际市场、扩大直接面向消费者(DTC)业务、推动美国本土批发业务增长、以及对全球分销网络进行战略性投资等都将如期推进。

这或许是因为和上述被收购对象相比,斯凯奇有着更强劲的增长势头。整个2024年斯凯奇全球销售额达89.7亿美元(约合655.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1%。分地区和渠道看,批发渠道中,美洲地区销售额增长14.5%,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地区销售额增长16.7%,中国市场所在的亚太地区销售额增长5.7%。直接面向消费者(DTC)渠道销售额增长10.7%,销量增长11.2%。

89.7亿美元的年收入让斯凯奇摸到百亿美元俱乐部门槛的同时,也让其有了挑战耐克和阿迪达斯两大巨头的野心。仅看业绩,现在的斯凯奇显然并不需要帮助和调改。3G资本此时入局并不是雪中送炭,更像是锦上添花,为斯凯奇提供更丰富的现金流将现有优势变大。

也有观点认为,斯凯奇之所以选择被收购,与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不无关系。这则收购公告公开的时间点,正好是特朗普政府所谓“对等关税”发布行政令满一月之后的第一天。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关税政策影响下,斯凯奇最倚仗的美国市场受到了冲击。美国鞋类分销商和零售商协会(FDRA)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鞋类销售额同比骤降26.2%,消费者对通胀的担忧已直接抑制非必需品支出。根据美国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3月底的数据,美国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2.9,已连续第四个月下降。其中,反映短期收入前景、商业和就业市场环境的消费者预期指数降至65.2,为12年来最低水平。

另一方面,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在今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提到,超八成的体育企业高管对地缘政治环境对业务的影响感到担忧,今年可能增加的关税会在定价和供应链管理方面对体育用品行业产生影响。斯凯奇和同行耐克、阿迪达斯一样,在生产方面重仓亚洲,尤其是越南,有着极大的供应链压力。

3G资本的智囊团有可能为斯凯奇化解危机提供新的思路。一位不便具名的分析师告诉界面新闻:“受关税政策影响,市场对斯凯奇的短期前景信心并不足,3G此时收购可借助私有化规避公开市场波动。同时斯凯奇还可以利用3G资本在供应链优化和全球化运营的经验应对关税压力,比如调整生产基地布局。3G来自的巴西,正是物流中转热门的新目的地。”该分析师指出,私有化后,斯凯奇的策略可能会变得更大胆、更具长期性,因为到那时候公司无需受制于季度财报压力。

具体到中国市场,引起投资界担忧的还有中国市场相对下滑的增速。在2024年斯凯奇财报中,中国市场所在的亚太地区是增长率最低的市场,上升势头放缓。另外,即便关税的影响没有体现在这份2024年的财报上,库存方面已有隐忧:斯凯奇2024年库存为19.2亿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3.94亿美元。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从斯凯奇方面了解到,斯凯奇中国团队的步调目前和总部一致,团队的经营不受此次收购影响,“斯凯奇与3G资本的战略合作标志着斯凯奇全球增长战略迈出关键一步。中国作为斯凯奇最大的海外市场,是斯凯奇可持续增长目标达成的中坚力量。”

斯凯奇中国的生意目前以合资公司的模式运作。斯凯奇中国背后的联泰集团由陈守仁创立,创办于1965年,最开始主营船运贸易生意。联泰集团在2007年与美国斯凯奇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发展斯凯奇品牌在中国的业务。

陈守仁之子陈伟利是陈氏家族二代,现任联泰集团副主席、斯凯奇中国合伙人、斯凯奇中国CEO。而陈氏家族第三代代表人物也早已登场:陈守仁之孙陈孝哲现任斯凯奇中国总经理及销售运营高级副总裁,近些年频繁出现在斯凯奇中国的各大公开活动中。

收购公告发布时陈伟利谈到,斯凯奇将坚持“在中国,为中国”的策略,深化中国市场布局。同时他强调,舒适仍将是斯凯奇的产品主打特点。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斯凯奇还为这个标签于上海举办了一场舒适峰会。在这场峰会上,陈孝哲回应了外界对于中国市场增长问题的关切。

“2024年在亚太地区销售额增长幅度相对较低,这与中国整个消费环境的变化有关,消费者变得更加谨慎和理智。然而斯凯奇认为在去年这样的环境下仍能实现增长是可以接受的,并且已经进行了一些策略上的调整,如产品策略的转型和品牌定位的延伸。”

陈孝哲用斯凯奇的拳头产品熊猫鞋举例,称斯凯奇与合作伙伴、经销商和渠道商在产品开发资源、产品推广、团队转型上正在主动调整,转变为以舒适科技产品来推动斯凯奇业务,而不是过于依赖一款产品。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针对坚持绑定舒适标签,陈孝哲表示:“斯凯奇更关注质价比,首先通过舒适科技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要价能力。我们希望服务更广泛的人群,家庭式消费者就是我们的用户画像。

放眼所有想要冲击一线品牌的中型运动品牌,都有相对独特的差异化标签:斯凯奇绑定舒适;彪马最经典的产品是德训鞋,近两年正通过和F1的合作大力发展赛车运动;New Balance的重点在跑步;安德玛靠吸汗速干衣起家,主打“直男硬核”风格。

问题在于:斯凯奇和3G资本想冲击耐克和阿迪达斯的地位,靠舒适标签够吗?

从过去几年财务数据来看,主打舒适的确让斯凯奇触达了非常广大的消费者,毕竟舒适便捷往往是消费者选购鞋款的第一要求。特别是在中老年群体中,斯凯奇甚至开始威胁传统老牌足力健的地位。根据斯凯奇最新的发展计划,预计到2026年,斯凯奇将达成100亿美元的全球年销售额,在中国市场将达成300亿元人民币的年销售额。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商业地产管理公司汉博商业上海公司董事长杜斌认为,以商业地产业主视角看,斯凯奇“准一线梯队”品牌收入体量和全球性影响力让业主无法忽视。但它和耐克、阿迪达斯等头部运动品牌之间又有一些差距。“这类品牌并不缺少门店,缺少的是让人眼前一亮的门店。它们的门店主要集中在所谓的‘运动城’楼层(3-5层)而非一楼的黄金位置,说明还有突破的空间。”杜斌谈到。

在今年4月的一次采访中,陈孝哲也放出信号,谈到斯凯奇会在门店形象和渠道方面有所调整。他谈到,在过去几年,斯凯奇更多关注下沉市场巨大的潜力和机会,并在下沉市场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广开门店。进入2025年,斯凯奇对渠道的策略有新的思考,品牌会在一二线城市加大投入。

同时界面新闻注意到,斯凯奇中国团队已经思考在舒适标签基础上拓圈这个问题一段时间了。疫情以来,斯凯奇向运动领域加大投入,陆续建立起足球、篮球事业部。

在中国市场,斯凯奇圈定了街舞和匹克球这两项新兴运动,在国内接连举办了B.I.S国际街舞大赛、匹克球全国大奖赛等多项赛事。2024年初,斯凯奇首次推出专门的女性瑜伽系列产品,填补品牌在女性产品上的空白。

不过,这些新产品、新系列不会马上反哺斯凯奇的销售额。毕竟要在现在任何运动细分取胜,均需要品牌垂直且深入的投入,不可能一蹴而就。不难发现,斯凯奇选择的一些新赛道已有不少“先来者”,竞争压力不小耐克、阿迪达斯在足球、篮球项目上多年来处于绝对强势地位。女性市场方面,lululemon凭借多年在女性产品的深耕稳居头部,安踏、李宁等综合性运动大品牌也在研发自有女性产品。

界面新闻从相关人士方面了解到,目前专业运动产品在斯凯奇总收入中占比未到四成。斯凯奇想在舒适基础上拓圈,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