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警提醒这些习惯正泄露你的个人信息!这个行为要警惕

9948png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个人隐私泄露已成为社会性痛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报告显示,2022年遭遇个人信息泄露的网民比例高达38.3%,相当于每3个上网人群中就有1人遭遇信息安全隐患。从明星健康宝照片泄露到大学生遭遇精准诈骗,频发的数据泄露事件不断挑动着公众神经。网警部门特别提醒,许多看似平常的上网习惯,正在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隐形通道"。

社交平台过度分享埋下隐患

朋友圈晒机票、短视频平台定位打卡、微博透露子女学校信息...这些行为正在社交网络疯狂蔓延。某市网安支队近期破获的案件显示,诈骗团伙通过分析受害者两年内的朋友圈内容,精准复刻其社交关系网实施诈骗。更令人担忧的是,超过67%的用户会在不同平台使用相同密码,一旦某个平台数据库泄露,将引发连锁反应。网警建议,晒照时务必隐去证件号码关键字段,关闭社交媒体的位置共享功能,给孩子的照片打码后再发布。

公共WiFi成数据窃取温床

商场、酒店、机场提供的免费WiFi,可能是黑客布设的"捕鱼网"。网络安全实验室测试显示,使用公共WiFi传输数据时,黑客可在15秒内截获未加密的账号密码。更隐蔽的是"邪恶双子"攻击,犯罪者架设与正规热点同名的WiFi,诱导用户连接。某省公安厅披露的案例中,有不法分子在咖啡厅仿冒商家WiFi,盗取了23名顾客的支付密码。网警强调,连接公共网络时应避免进行转账操作,使用VPN加密通道,并关闭手机自动连接WiFi功能。

旧设备处理不当引发数据地震

二手交易平台上,未清除数据的旧手机成为信息泄露"重灾区"。技术专家实验发现,即便恢复出厂设置,仍有65%的数据可通过专业软件复原。2023年某明星隐私泄露事件,正是因其助理将旧手机转卖前未彻底清除聊天记录所致。更严重的是,部分企业淘汰的办公设备流入二手市场,内含客户资料、财务数据等敏感信息。网警提示,处理旧设备需使用专业擦除工具覆盖数据7次以上,对于存有重要信息的硬盘建议物理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