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成香饽饽,外国航司开启抢客大战

7832png

随着国际旅游市场的全面复苏,中国游客正成为全球旅游业竞相争夺的"黄金资源"。据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出境游人数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60%,预计2024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面对这块价值千亿的市场蛋糕,卡塔尔航空、阿联酋航空等国际航司纷纷加码中国市场,推出中文服务、定制餐食等特色项目,一场没有硝烟的"抢客大战"正在万米高空激烈上演。

中文服务成国际航司标配

走进迪拜国际机场,醒目的中文标识、会说普通话的地勤人员已成为标配。阿联酋航空不仅配备了中文空乘团队,更在机上娱乐系统中增加了30多部华语影视作品。新加坡航空则别出心裁地推出"方言服务",为粤语、闽南语乘客提供专属沟通渠道。这些贴心举措背后,是航司对中国游客消费力的精准洞察——数据显示,中国旅客在国际航班上的免税品消费额较其他地区旅客高出40%。

定制化服务打破文化壁垒

法航在巴黎至上海的航线上推出"老干妈配餐"服务,汉莎航空则开发了符合中国胃的"空中小炒"。更令人意外的是,澳洲航空在悉尼机场开设了麻将体验区,土耳其航空甚至培训空乘掌握"移动支付指导"技能。这些打破常规的服务创新,正在重塑国际航空业的服务标准。业内专家指出,谁能更精准把握中国游客的消费习惯,谁就能在这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价格战背后的战略布局

卡塔尔航空推出"买一送一"的商务舱优惠,日本航空则针对中国节假日调整积分兑换规则。但低价策略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竞争在于航线网络的构建。英国航空重启停飞多年的成都航线,美联航加密上海至旧金山航班至每日三班。这些运力投放背后,反映的是对中国市场复苏前景的强烈信心。值得关注的是,部分航司开始与国内OTA平台深度合作,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捕捉中国游客的出行偏好。

在这场全球航空业的"中国攻略"中,服务创新与价格策略只是开始。随着签证便利化政策的持续推进,中国游客的出境游选择将更加多元化,而国际航司的竞争也将从单一的服务比拼,升级为全链条的体验较量。这场没有终点的竞赛,最终受益的将是追求更高品质出行的中国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