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喊话美国药企:部分药品价格必须下降%,否则将采取行动
近年来,美国药品价格居高不下已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许多患者因无力承担高昂的药费而被迫放弃治疗,甚至不得不通过跨境购药或黑市渠道获取救命药。据统计,美国处方药价格是其他发达国家的2-3倍,胰岛素等常用药品在过去十年间价格飙升超过1000%。这种"药价危机"不仅加剧了民众的医疗负担,更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制药巨头暴利行为的强烈不满。在此背景下,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近日公开发出警告,要求药企必须将部分药品价格降低90%,否则将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
特朗普为何突然剑指药企暴利?
特朗普此次强硬表态并非偶然。随着2024年大选临近,医疗成本成为选民最关心的议题之一。数据显示,近60%的美国成年人因药价过高而推迟或放弃用药。特朗普团队显然看准了这一民生痛点,试图通过打击药企来争取选民支持。更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任期间曾签署行政令要求降低药价,但收效甚微。此次他特别点名胰岛素等救命药,称"这些药品成本只有几美元,却被卖到数百美元",直指药企定价体系的不合理性。
90%降价目标是否现实可行?
业内专家指出,特朗普提出的90%降价幅度看似激进,但并非没有先例。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通过谈判,曾成功将部分药品价格压低95%。关键问题在于打破药企的专利垄断和中间商加价链条。目前美国药品流通环节平均加价率高达300%-500%,而制药公司通常将收入的15%-25%用于营销推广,远超研发投入。若实施强制性降价,可能倒逼行业重构定价模式,但药企势必会以"影响创新投入"为由强烈抵制。
药企可能的反制措施与市场影响
面对政治压力,大型制药公司已启动游说机器,仅2023年上半年就在华盛顿投入2.3亿美元政治献金。他们可能采取的策略包括:通过法律诉讼拖延政策落地、转移生产设施至海外、甚至人为制造"药品短缺"危机。但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等新兴企业已开始涉足仿制药领域,马斯克旗下公司生产的胰岛素成本价仅需7美元。这种跨界竞争可能从根本上动摇传统药企的定价权,为市场带来新的变数。
这场围绕药价的博弈远未结束。一边是民众日益高涨的改革呼声,一边是制药巨头捍卫既得利益的决心,而夹在中间的政策制定者正面临艰难抉择。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场风波都已将美国医疗体系的深层次矛盾暴露无遗,其影响可能远超药品定价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