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诚儒看《苍兰诀》配音后怒斥:如芒刺背,配音行业该反思了

2449png

近年来,国产影视剧的配音问题频频引发争议。从"口型对不上"到"声音出戏",观众对配音质量的吐槽从未停止。最近,老戏骨李诚儒在观看《苍兰诀》配音片段后直言"如芒刺背",再次将配音行业推上风口浪尖。这不仅是艺术家的个人感受,更折射出当前配音行业的深层困境。

配音质量参差不齐成行业顽疾

打开任意一部热播剧的评论区,"配音出戏"几乎成为高频词。不少观众反映,现在的配音要么声线单一,缺乏角色个性;要么情感表达不到位,与演员表演脱节。更令人诟病的是,一些配音演员"一人配多角",导致不同剧集里听到的都是相似的声音。这种工业化流水线作业模式,严重影响了观众的观剧体验。李诚儒的"如芒刺背"评价,正是对这种现状的精准概括。

快餐式制作挤压配音创作空间

在影视剧制作周期不断压缩的当下,配音环节往往成为被牺牲的对象。据业内人士透露,有些剧组为了赶档期,留给配音的时间仅有几天。在这种"快餐式"制作模式下,配音演员很难深入理解角色,只能进行机械的声音模仿。此外,片方为节省成本,常常选择价格低廉但经验不足的新人配音,进一步拉低了整体质量。这种重效率轻质量的做法,正在透支观众的耐心。

人才培养体系亟待完善

我国专业配音人才培养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与表演专业相比,高校开设配音课程的寥寥无几,大多数配音演员靠自学或师徒传承入行。缺乏系统的声音训练、角色塑造教学,导致新生代配音演员基本功参差不齐。与此同时,行业也缺少规范的评级体系和职业发展通道,许多有潜力的声音人才因看不到前景而转行。要提升整体配音水平,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势在必行。

李诚儒的犀利点评给行业敲响了警钟。当配音成为观众"如芒刺背"的观剧障碍时,整个产业链都需要反思。从制作方到播出平台,从培训机构到行业协会,只有多方合力才能破解当前的困局,让声音艺术真正为影视作品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