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亩违建豪宅拆除背后:违建为何屡禁不止?

3768png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违建问题已成为困扰各地城市管理的"顽疾"。从北上广深到三四线城市,违建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了像汕头这样占地57亩的"豪宅式违建"。这些违建不仅侵占公共资源,破坏城市规划,更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何在如此高压的整治态势下,违建仍如"野草"般屡禁不止?这背后折射出的监管漏洞、利益链条和执法困境,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违建背后的利益驱动链条

在汕头57亩违建豪宅案例中,开发商通过非法占用农用地、伪造审批手续等手段牟取暴利。据调查,该违建项目涉及土地出让金、税费等各项费用逃避金额高达数千万元。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各地并不少见,违建者往往抱着"先建后罚""罚了就是赚了"的侥幸心理。特别是在房地产火爆时期,违建带来的暴利远超处罚成本,这种"违法成本低、收益高"的畸形现象,成为违建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监管体系存在明显漏洞

从汕头案例可以看出,如此大规模的违建能够长期存在,反映出监管体系存在严重漏洞。一方面,基层监管部门存在"重审批、轻监管"现象,对违建的巡查发现机制不健全;另一方面,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畅,导致违建行为难以及时发现和制止。更值得警惕的是,个别地方甚至出现监管人员与违建者相互勾结的情况,使得违建在"保护伞"下得以长期存在。

执法困境与长效机制缺失

即便发现了违建,执法过程也面临诸多困难。首先是认定程序复杂,从立案调查到最终拆除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其次是执行阻力大,违建者常采取各种手段阻挠执法;再次是拆除成本高,像汕头这样的大型违建,拆除费用动辄上千万元。更为关键的是,目前还缺乏有效的长效机制,往往是"运动式"整治过后,违建又死灰复燃。如何建立常态化的预防、发现和处置机制,是遏制违建的关键所在。

汕头57亩违建豪宅的拆除,再次将违建治理这一城市管理难题置于聚光灯下。从根本上看,要彻底解决违建问题,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管责任、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建立多部门联动的长效机制。只有让违建者付出应有代价,让监管者切实履行职责,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违建蔓延的势头,维护城市发展的健康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