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价格为何突然暴跌?真相在这里!

1929png

最近,不少消费者发现,曾经价格居高不下的小龙虾突然变得"亲民"起来。夜市大排档里,100元3斤的招牌随处可见;外卖平台上,小龙虾套餐的价格也比往年同期低了近三成。这个夏天,小龙虾为何突然"放下身段"?价格暴跌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行业变局?

养殖规模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小龙虾养殖产业呈现井喷式发展。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突破3000万亩,较五年前增长近5倍。湖北、湖南、安徽等主产区纷纷扩大养殖规模,江苏、四川等新兴产区也加入竞争。养殖技术的成熟使得单产大幅提升,市场供应量激增,直接导致价格下行。有养殖户表示,今年小龙虾出塘价最低时不到10元/斤,创下近五年新低。

消费场景多元化分流

曾经作为夜宵"顶流"的小龙虾,正面临消费场景的分流。预制菜市场的崛起让家庭消费成为新增长点,各大电商平台推出即食小龙虾产品;快餐品牌纷纷推出小龙虾汉堡、小龙虾披萨等创新产品;甚至连便利店都上架了小龙虾饭团。这种消费场景的多元化,打破了传统大排档的垄断局面,促使整个产业链重新调整价格体系。

进口冲击加剧市场竞争

今年东南亚小龙虾进口量同比增长40%,这些进口虾凭借更低的价格迅速抢占市场份额。特别是越南、缅甸等国的养殖小龙虾,到岸价往往比国产虾低30%左右。虽然口感略有差异,但对于价格敏感的普通消费者而言,进口虾的性价比优势明显。国内养殖户不得不通过降价来维持市场份额,进一步拉低了整体行情。

餐饮业复苏不及预期

尽管疫情管控放开,但餐饮消费复苏力度弱于预期。中国烹饪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餐饮收入增速较2019年同期仍低8个百分点。作为餐饮业"晴雨表"的小龙虾消费同样受到影响,很多餐馆反映今年包厢预订量明显减少。消费端疲软传导至上游,导致收购商压价现象普遍,养殖环节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冷链物流突破地域限制

随着冷链技术的进步和物流网络的完善,小龙虾的销售半径不断扩大。现在湖北产的小龙虾48小时内就能送达全国主要城市,运输损耗率从过去的20%降至5%以内。这打破了传统的地域性价格差异,使得主产区货源能够快速流向全国各地。市场供给的全国化流通,客观上平抑了部分地区因供需失衡导致的价格虚高现象。

从养殖端到消费端,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让小龙虾市场迎来深度调整期。这场价格变革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餐桌,更预示着整个产业链将进入新一轮洗牌。对于爱吃小龙虾的消费者来说,这个夏天或许能实现"小龙虾自由",但行业内的从业者则需要思考如何在这场变局中找到新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