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网港股巨头放量急升 外资大举加仓释放什么信号?

10100png

近期,全球资本市场风起云涌,中概股与港股市场成为国际投资者关注的焦点。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放缓,外资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科技企业的投资价值。数据显示,11月以来南向资金净买入超800亿港元,其中科网巨头成为外资加仓的主要标的。这一现象背后,究竟释放了哪些关键信号?

外资回流背后的估值逻辑重构

经历长达两年的深度调整后,港股科技板块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以腾讯、美团为代表的科网股动态市盈率普遍回落至20倍以下,较美股同类科技公司出现明显折价。国际投行近期密集发布研报指出,中国互联网企业已完成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新业务利润率持续改善,这为估值修复提供了坚实基础。

政策环境改善提振市场信心

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完成、游戏版号常态化发放、数据安全法实施细则落地等一系列政策信号,显著缓解了市场对监管不确定性的担忧。特别是近期出台的"民营经济31条",明确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中发挥更大作用。政策暖风频吹,使得外资机构重新评估中国科技行业的政策风险溢价。

AI商业化落地打开成长空间

各大科网巨头在生成式AI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正在创造新的增长曲线。腾讯混元大模型、阿里通义千问等产品陆续开放商用,百度文心一言已接入超过6500个应用场景。外资机构研报显示,中国AI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突破2000亿元,率先实现AI变现的头部企业将获得估值溢价。

港股流动性改善吸引配置资金

香港金管局数据显示,10月港元存款总额环比增长1.3%,连续三个月回升。同时,恒生指数期货未平仓合约创年内新高,显示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流动性环境的改善,使得港股市场重新进入全球资产配置的优选名单,特别是对流动性要求较高的对冲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

全球资金再平衡下的战略选择

在美债收益率高位震荡的背景下,国际投资者正在调整新兴市场配置结构。相比印度等估值高企的市场,中国科技板块兼具低估值和成长性的双重优势。贝莱德最新资产配置报告显示,其已将中国科技股的配置建议从"中性"上调至"超配",认为当前存在显著的估值重估机会。

从资金流向来看,本轮外资加仓呈现明显的主力特征。摩根大通、高盛等国际投行港股通席位持续出现大额买单,部分科网股单日成交额较三个月均值放大3-5倍。这种放量上涨的态势,往往预示着市场情绪正在发生趋势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