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记者卧底曝光:健康证办理存漏洞,涉事机构名单公布

2489png

近年来,随着餐饮、家政、美容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健康证作为从业人员的基本资质证明,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不少求职者反映,健康证办理过程中存在"交钱就能过"、"无需体检"等乱象,让这本该守护公众健康的"通行证"沦为形式主义。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机构与中介勾结,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央视记者历时三个月的卧底调查,终于揭开了这一行业黑幕,涉事机构名单也随之曝光。

健康证办理乱象丛生:交钱就能过?

记者暗访发现,在一些民营体检机构,只要缴纳200-500元不等的费用,无需进行任何体检项目,当天就能拿到健康证。更有甚者,部分中介公然在社交平台打广告,声称"包过"、"免体检"。一位从业者透露:"现在很多小店招人,只看你有没有证,根本不关心是不是真的做了检查。"这种"形式主义"的健康证,让传染性疾病防控形同虚设。

涉事机构名单曝光:多家知名体检中心上榜

根据央视公布的调查结果,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12家体检机构存在违规操作。令人震惊的是,名单中不乏一些连锁体检品牌。这些机构通常采取两种手段:一是完全不做检查直接出证;二是虽然走体检流程,但结果造假。某涉事机构工作人员坦言:"每天要处理上百个健康证,如果都认真检查根本忙不过来。"

监管漏洞亟待填补:多部门推诿扯皮

调查显示,健康证管理涉及卫健、市场监管、人社等多个部门,但存在明显的监管盲区。卫健部门只管发证,不监督使用;市场监管部门检查时往往只看证件不验真伪;人社部门则认为这不属于其职责范围。这种"九龙治水"的局面,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法律专家指出,现行《食品安全法》对健康证造假的处罚力度过轻,最高罚款仅1万元,难以形成震慑。

消费者如何辨别真伪健康证?

正规健康证应包含体检机构公章、医生签名、二维码等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验证:扫描证件上的二维码查询真伪;观察证件印刷质量,假证往往做工粗糙;要求查看体检报告原件。餐饮行业专家建议,消费者遇到可疑情况可拨打12315举报,同时选择公示员工健康证明的商家消费。

此次央视曝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多地已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业内人士呼吁,应建立全国统一的健康证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动态监管,同时加大对违规机构和用人单位的惩处力度,真正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