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复工被索要生育津贴引关注,人社局最新回应来了

6288png

随着三孩政策全面放开,职场女性权益保障问题持续引发社会热议。近期多地爆出女职工产假返岗遭遇"生育津贴罗生门",企业以各种理由克扣或拖延发放生育津贴,甚至要求员工退回已发放的补贴。这种变相歧视不仅触碰法律红线,更暴露出企业在落实生育保障政策时的"花式套路",让本应享受政策红利的职场妈妈陷入维权困境。

生育津贴遭截留背后的企业算计

深圳某科技公司要求产后返岗的王女士退还2.8万元生育津贴,理由是"公司已正常发放工资"。这种双重扣费的操作并非个案,部分企业将生育津贴视为"额外福利",通过复杂的财务操作截留本应全额发放的补贴。更隐蔽的做法是要求员工签署"自愿放弃协议",或把津贴折算成"绩效奖金"分期支付,这些套路严重违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生育津贴不得冲抵工资"的明文规定。

人社局明确回应资金发放流程

针对近期争议,广州市人社局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生育津贴由医保基金直接支付给用人单位,属于女职工法定权益。企业必须单独列账、专款专用,任何要求员工返还或抵扣工资的行为均属违法。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市实现生育津贴"免申即享"系统直发,但仍有企业利用信息不对称欺瞒员工,建议劳动者通过12333热线或"穗好办"APP直接查询到账记录。

新型劳务派遣成侵权重灾区

值得警惕的是,在快递、教培等行业盛行的"灵活用工"模式中,劳务派遣公司往往拒绝为女职工缴纳生育保险。北京某知名电商平台就被曝出通过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规避责任,导致近百名妈妈无法申领津贴。这种"假外包真用工"的套路,使得劳动者在主张权益时面临举证困难,亟需监管部门建立用工平台连带责任机制。

维权成本高催生"生育津贴计算器"

由于各地生育津贴计算公式复杂(上年度单位月均工资÷30×产假天数),不少职场女性反映"算不清该拿多少钱"。为此,支付宝等平台近期上线智能计算工具,输入社保基数、产假时长即可生成应得金额。法律人士建议,遇到企业拒付时可先向工会求助,保留产假证明、工资流水等证据,必要时申请劳动仲裁,此类案件劳动者胜诉率高达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