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暗访曝光:一口价黄金饰品竟有这些隐藏套路!

9630png

近年来,黄金饰品消费持续升温,尤其是一口价黄金因价格透明、选购便捷受到消费者青睐。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看似明码标价的背后竟暗藏多重消费陷阱——克重虚标、工艺费模糊、换购规则苛刻等问题频发,让消费者在"黄金保值"的美好期待中频频踩坑。当传统"按克计价"模式逐渐被"一口价"取代,这场行业变革中究竟藏着多少不能说的秘密?

克重游戏:标价6000元的金饰实际不足3克

记者走访多家珠宝门店发现,一口价黄金普遍存在"轻克重高溢价"现象。某品牌一款标价5980元的足金吊坠,工作人员始终回避克重问题,经再三追问才承认仅重2.8克,折算单价高达2135元/克,远超当日金价2.5倍。更隐蔽的是,部分商家将3D硬金、5G黄金等新工艺作为提价理由,但实际黄金含量与传统足金无异。"这些技术确实能增强硬度,但成本增幅绝对达不到溢价幅度。"某珠宝厂离职员工透露。

换购迷局:免费以旧换新背后的价格陷阱

"终身免费换新"的促销口号吸引不少消费者,实则暗藏苛刻条件。记者亲身体验发现,某品牌要求换购新品必须比旧品价格高30%以上,且原饰品工费不作抵扣。更有多家店铺在换购时强制将原饰品按"旧金回收价"折算,而非购买时的标价。例如消费者王女士用原价8000元的金镯换购,被告知只能按4500元旧金价计算,加上必须选购万元以上的新品,实际要多支付5500元才能完成换购。

工艺费猫腻:激光刻字竟成二次收费借口

在消费者确认购买后,部分商家会突然提出"附加服务费"。记者在某商场珠宝专柜记录到,销售人员在顾客付款时突然表示:"这款吊坠需要单独支付200元激光刻字费,否则无法出具质保卡。"而该费用既未在价签注明,也未提前告知。业内人士指出,这属于典型的分解收费套路,有些店铺甚至将本应包含在售价中的基础工艺拆分为额外收费项目,如"焊接费""造型设计费"等。

随着调查深入,记者发现某些连锁品牌已形成标准化的话术体系来应对消费者质疑。当问及克重时,销售人员会强调"设计价值";面对换购纠纷,则搬出"公司统一规定";而工艺费争议往往以"系统自动生成"为由搪塞。这些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正在透支着整个黄金珠宝行业的诚信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