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相印客服辱骂顾客送冥币 涉事门店被曝曾多次遭投诉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觉醒,服务行业的"傲慢与偏见"频频成为社会热议话题。从外卖平台客服敷衍了事,到电商售后推诿扯皮,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遭遇的"二次伤害"屡见不鲜。就在近日,知名纸巾品牌心相印被曝出客服辱骂顾客并赠送冥币的恶性事件,涉事门店更被挖出多次遭投诉的黑历史,这一突破底线的服务态度瞬间点燃舆论怒火。
客服对话曝光:从言语侮辱到寄送冥币
事件源于一位消费者在购买心相印产品后因质量问题联系客服,却遭遇令人震惊的对待。曝光的聊天记录显示,客服人员不仅使用"穷鬼""活该"等侮辱性词汇,更在后续沟通中向顾客寄送冥币。这种带有诅咒意味的行为已超出普通服务纠纷范畴,涉嫌人格侮辱。涉事消费者表示,原本只是希望退换有质量问题的商品,却没想到会遭遇如此恶劣的对待。
涉事门店被曝投诉不断 品牌管理存重大漏洞
随着事件发酵,更多消费者站出来指证该门店存在长期服务问题。在某投诉平台上,仅最近半年就有17条针对该门店的投诉记录,内容涉及"客服态度恶劣"、"拒不履行三包承诺"等。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投诉显示品牌方对加盟店管理存在明显疏漏,多次投诉后仍未采取有效措施。业内人士指出,这反映出部分快消品企业在渠道扩张过程中,重销量轻服务的弊端正在集中爆发。
冥币事件背后的服务行业沉疴
此次事件绝非个案,而是折射出服务行业长期存在的顽疾。在成本压力下,部分企业为追求短期效益,降低客服岗位准入门槛,忽视职业道德培训。心理学专家分析,当客服人员被过度强调"转化率""投诉率"等冷冰冰的KPI指标,却缺乏基本人文关怀时,就容易产生"敌对情绪",将消费者视为麻烦制造者。这种畸形的服务理念,正是酿成此次极端事件的深层原因。
从行业监管角度看,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仍显模糊,使得类似侮辱性行为的违法成本过低。多位法律界人士呼吁,应当建立服务行业的"黑名单"制度,对严重侵害消费者尊严的行为实施行业禁入。只有让企业真正为恶劣服务付出代价,才能杜绝下一个"冥币事件"的发生。